|古代最懒一幅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古代最懒一幅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古代最懒一幅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古代最懒一幅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
对联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悠久绵长 , 自从秦汉那会开始 , 我国民间就有在门上挂“桃符”习惯 , 而这个桃符 , 就是如今对联的雏形 。
起初 , 桃符的作用是用来辟邪的 , 并且 , 上面也并没有所谓的对联 , 仅只有“神茶”和“郁垒”这4个字 , 其分别是古代门神的名字 , 可见其辟邪之用 。 后来到了五代时期 , 文人们不满桃符单调的形势 , 开始在桃符上题上联语 。 自此 , 对联算是正式开了先河 。
【|古代最懒一幅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根据《宋史蜀世家》记载 , 我国第一副对联出自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之手 , 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此后 , 对对联便成了我国文人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是对联的忠实拥趸 , 历经千年的发展 , 对联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规则和形态 。
譬如 , 对对联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字数相等 , 平仄相对 。 除此之外 , 还要求上下联意义主题关联统一 。 另外 , 还会有结构和词性的对应 。 有人或许会说 , 既然讲究这么多 , 那上下联一模一样不就全对上了吗?当然 , 理论上是可以 , 但这样也失去了对对联的乐趣 。

不过 , 在古代 , 还真有一个这样的特例 。 上下联虽然完全照抄 , 但却能组一副对仗工整 , 意境不同的上下联 。 其也号称“史上最懒对联” , 究竟内容如何 , 今天 , 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二 。
这副对联叫“好读书不好读书” , 下联也是如此 。 出自徐渭之手 。 徐渭何许人也?他乃是明朝时的著名画家、文学家、书法家、戏曲家和军事家 。 如此多的头衔简直就是全能 , 他也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

而这副对联便是徐渭所作的教子联 , 相信每一个熟悉多音字的人都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 上下联虽然都是“好读书不好读书” , 但上联发作“hǎo读书不hào读书” , 下联则是“hào读书不hǎo读书” 。
意思也是简单明了 , 上联指少年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 然而 , 少年时期由于静不下心 , 很少有喜欢读书的人 。 而等到晚年那会 , 再回过头来想要好好读书 , 却发现已经老眼昏花 , 学习能力下降 , 错过了最好的读书时间了 。
徐渭无不是想通过这副对联告诉儿子年少时期好好读书的重要性 , 这句话放到今天也依然令人深省 。 再加上其独特的工整和对仗 , 其也一直流传至今 , 被后世誉为千古名对 。
不难看出徐渭为了劝学孩子的煞费苦心 , 其实 , 像这种奇奇怪怪的对联 , 古代还有很多 。 除了这副“好读书不好读书”外 , 当年王羲之还在自家门口写过“福无双至 , 祸不单行” 。
而他媳妇正想骂他为何在门口写晦气话时 , 王羲之寥寥数笔又加了6个字 , 成了“福无双至今天至 , 祸不单行昨夜行” , 一时间 , 媳妇笑逐言开 , 对丈夫赞叹不已 。
可见 , 古代文人之所以痴迷对联是有原因的 , 这个文学体裁充满了太多趣味性 。 可惜 , 现代人已将这种对联文化慢慢淡忘 , 作为一个中国人 , 我们有必要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