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是如何写出经典的“隆中对”的?

刘关张“三顾茅庐”请的诸葛亮出山 , 当时刘备和诸葛亮在茅庐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 , 诸葛亮就提出了一个对策 , 史称“隆中对” , 大体就是;一、联吴抗曹 。 二、占据荆州、益州 , 雄霸一方 。 三、改善政治 , 稳定内部 。 四、分兵两路 , 夺取中原 。 近期目标就是三分天下 , 完成霸业 , 远期目标就是兴复汉室 , 统一全国 。 诸葛亮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是如何了解时局 , 有如何制定这么霸气的策略的呢?
科技论|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是如何写出经典的“隆中对”的?
文章图片
“隆中对”是诸葛亮长期研究思考的产物 , 是他十年心血的凝聚 , 它集中反映了诸葛亮的只会谋略 , 标志着这位二十七岁的青年在政治上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 为什么诸葛亮很快就能成熟到这样的程度呢?我们从诸葛亮少年时期的遭遇和隆中十年的经历中不难找到答案 。
第一 , 诸葛亮出生于官僚家庭 。 家庭传统的熏陶 , 父亲和叔父的严格教育 , 有利于他的成长 。 家乡琅邪经世致用的家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 对一个接受启明教育的少年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诸葛亮生于乱世 , 家境破落 , 颠沛流离 , 独立谋生 , 躬耕垄亩 , 接近下层 , 使他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 , 并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 从而立下大志献身国家 , 忠于刘汉王朝 , 渴望国家统一 , 并养成了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的品德性格 。
科技论|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是如何写出经典的“隆中对”的?
文章图片
第二 , 勤奋学习是诸葛亮取得才识的重要途径 。 诸葛亮不仅肯于读书学习 , 而且善于读书学习 。 在隆中期间 , 他半耕半读 , 在幽静的环境中潜心研读古籍 , 不断从中汲取营养 。 他注意了解古代各种学派的思想观点 , 总结历代政治学家的治世经验 , 探讨历代军事学家的兵法韬略 , 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 并形成了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 汉代是儒学的发展时期 , 东汉时期的荆襄地区正是“鸿生巨儒 , 朝夕讲论”的地方 。 他读书不像其他儒生那样只会寻章摘句、舞文弄墨、死记硬背、繁琐考证 , 或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 而是注意抓住书中纲领 , 领会其精神实质 , 立足于经世致用 , 汲取经验教训 , 寻求治国安邦的道理和方案 。 这些书本知识是诸葛亮“隆中对策”的不可缺少的思想文化基础 。
第三 , 诸葛亮很注意了解社会现实 , 向社会实际学习 , 向朋友老师学习 。 荆州襄阳是当时人才聚集的地方之一 , 诸葛亮在这个地方结交了一批外地来的青年知识分子 , 如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石广元等人 , 这些人都是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 。 诸葛亮同他们在一起切磋学问时 , 可以收集各方面的情报信息 , 交换对问题的看法 。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和当地的名士庞德公、司马微、黄承彦等接触 , 诸葛亮向他们虚心的求教学习 , 他们中还有不少人同诸葛亮成了亲戚 , 更加真诚耐心的帮助 。 这些都对诸葛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科技论|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是如何写出经典的“隆中对”的?
文章图片
第四 , 可以通过岳父黄承彦与刘表和蔡瑁的亲戚关系 , 从黄承彦那里间接的获得信息 , 这些信息给诸葛亮分析判断时局发展和预测未来趋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科技论|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是如何写出经典的“隆中对”的?】总之 , 诸葛亮预见天下三分的战略决策 ,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 而是刻苦学习、了解时局、掌握信息、学以致用的结果 , 也充分说明了诸葛亮才智过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