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上海国际电影节今日闭幕,非同寻常光影聚会讲述信心韧劲( 二 )


“云市场”通过在线方式为参展企业提供数字化展示和交流、洽谈平台 。 逾700家参展商中 , 海外展商比例首次突破50% , 华纳兄弟、索尼、派拉蒙、环球影业等好莱坞大厂首次报名参加 。 “上海国际电影节充分展示了上海韧性与上海精神 , 经此一‘疫’ , 信心不变 。 ”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飒丝黎·丹绲拉透露 , 今年泰国参加电影节的私人公司更多了 。
上海则以更高的电影工业化水准 , 迎接海外企业的橄榄枝 。 7月29日 , 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正式揭开帷幕 。
据介绍 , 这个空间具备全套电影制作工业化流程 , 电影制作各个部分都可在此流水线分段完成 。 8月1日 , 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与长三角首批17家影视拍摄基地共同宣布成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 , 助力影视工业产业升级 。 不少网友期待 , 未来能在这里诞生“东方好莱坞模式” 。
不少影视行业人士表示 , 疫情给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带来极大障碍 , 却挡不住影视文明对话互鉴的脚步 。
7月27日晚 , 陆家嘴中心L+MALL下沉式广场 , 不少顾客与露天放映的电影《白云之下》邂逅——这部电影也是本届上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的揭幕之作 。 “等于跟着电影去世界各国旅游了一趟 。 ”演员涂们说 , “各国电影交相辉映 , 这是‘一带一路’电影周的意义 。 ”
诞生于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 , 从成立时的29个国家、31个机构 , 如今扩大至44个国家、50个机构 。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表示 , 文化多样性是联盟电影的最大特色 , 给了上海影迷接触这些国家和地区电影的机会 , 也给这些电影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平台;依托“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 , 中国影片也能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纵深 。
有网友留言:“上海国际电影节‘朋友圈’
越来越大 , 体现了上海、中国更开放的姿态 。 ”
关键词:可持续
“电影”和“人”的回归
7月28日晚 , 历经试映会、公开陈述、洽谈会 ,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发布了荣誉名单 。
像是一次轮回——此次项目创投单元评委会主席、导演刁亦男 , 10年前正是通过这一单元 , 完成了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白日焰火》 。 与他同一年参加的导演李霄峰 , 今年带来了金爵奖官方入选影片《风平浪静》 。
【上观|上海国际电影节今日闭幕,非同寻常光影聚会讲述信心韧劲】“每年入围创投的片子 , 评完奖后 , 开机率很高 。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说 。 本届创投项目共收到来自9个国家的450个申报项目 , 最终29个项目入围 , 其中半数以上为中小成本项目 , 七成为导演处女作 。
“一个新人导演的作品 , 能在这里找到投资、有个结果 ,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有了交流的平台 。 ”刁亦男表示 , 在发掘新人的同时 , 创投也令从业者对未来电影市场有所预判 。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入选影片《荞麦疯长》 , 2017年进入项目创投单元拿下“最佳创意项目” , 并于今年亮相公映 。 导演徐展雄坦言:“制作班底对一个新导演是幸运和奢侈的 。 ”
短视频、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金爵奖 , 6级阶梯逐级向上 。 《风平浪静》《荞麦疯长》等影片的历程 , 见证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逐渐成型的体系化新人培育路径 。 翻开各大影展的片单 , 不少华语片的起点 , 正是上海国际电影节 。
源源不断地培育新人新作 , 让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影迷散发着持久的吸引力 。 购票人群中71.3%来自上海 , 近三成跨地区观影 , 20—29岁的“90后”占56.8% , 成为观影“绝对主力” 。 家住浦东的市民罗绮抢到两场电影票 , 她不用特意赶到上海影城 , 在家附近的上影百联影城就能观看:“在上海欣赏电影非常方便 , 疫情从未中断上海的文化服务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