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清淤,筑堤,打砂……洞庭湖,该如何拯救你?


清淤 , 筑堤 , 打砂……洞庭湖 , 该如何拯救你?
南方普降大雨 , 湖南四水与长江四口同时涨水 , 洞庭湖水位上涨非常快 , 多个水文站超警戒水位 。 有些堤段 , 水位和二楼已经齐平 。 洞庭湖成了一个大悬湖!
这是夏季的场景 。 到了枯水期 , 水量消退也很快 , 每年几乎干透底 , 君山岛下面都是大草原 。 2010年4月 , 我曾去湖底骑马 , 跑步 。 还有人在湖底放牛 。
夏涝冬旱 , 洞庭湖的问题越来越大 。 那么 , 原因在哪呢?我认为 , 有如下几点 。
第一 , 泥沙淤积 。 洞庭湖的泥沙 , 主要来源于长江四口和湖南四水 。 每年输入洞庭湖的泥沙大概是1.74亿吨 , 其中长江四口1.4亿吨 , 占81% 。 湖南四水3300多万吨 , 占19% 。 这是2005年统计的数据 。 三峡蓄水 , 四水上游植被覆盖增加 , 水土流失逐年减少后 , 应该要好一些 。 洞庭湖目前的储水能力大概是200亿立方米左右 。 也就是说 , 再过200年 , 洞庭湖可能会完全消失 。
【洞庭湖|清淤,筑堤,打砂……洞庭湖,该如何拯救你?】
第二 , 围湖造田 。 历史上 , 洞庭湖号称纵横八百里 。 这个有点夸张 。 实际上 , 洞庭湖时大时小 。 经过洪武落业以来的开垦 , 到清朝中期 , 大概还有6000平方公里 。 到建国时 , 还剩下4500多平方公里 。 此后 , 洞庭湖面积大量缩减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只剩下1500平方公里 。 98年的大洪水让洞庭湖区吃了个大亏 , 这才下决心退耕还湖 。 到目前 , 洞庭湖面积大概在2600平方公里上下 。
第三 , 上游来水量减少 。 长江在洞庭湖上游有三峡大坝 , 四水上游则搞梯级开发 , 沅江、湘江上更是水坝密布 。 湖南一半的水电来自于沅江流域 。 再加上人口暴涨 , 上游灌溉、工业用水大增 , 下行水量更少 。 水量减少后 , 流速降低 , 夏季蓄洪时的泥沙冲不出去 , 大多在湖内沉积 。 加上大量网箱养殖 , 也降低了流速 。
再有就是受温室效应影响 , 降水量本身也有减少 。
从以上几点来看 , 主要问题还是人类干预自然的结果 。 长江以前的含沙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 否则洞庭湖早就堆平了 。 按一年1.4亿吨算 , 500年就700亿吨 , 大概400亿立方米 。 这么多泥沙 , 如果堆4米高 , 可以堆出10000平方公里的平原!
湖面减少 , 水深减少 , 湖泊容量降低 , 蓄洪能力严重不足 , 抗旱能力也严重不足 。 这就是洞庭湖目前最大的问题 。

洞庭湖|清淤,筑堤,打砂……洞庭湖,该如何拯救你?
本文插图

那么 , 怎么办?
第一种办法 , 退耕还湖 。 目前 , 这个仍在进行 。 从1500平方公里到2600平方公里 , 就是退耕还湖的结果 。 但是 , 全面退出也不现实 , 因为湖区人口密度大 , 有几百万人要养活!
我认为 , 有一种办法可以采纳 , 那就是大量造浮田 。 田随水位上下而上下 , 可以提高利用率 。
第二种办法 , 减少水土流失 。 湘资沅澧四水含沙量都不算特别大 , 主要是长江 。 不过 , 随着长江三峡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 下游含沙量会大减 。 总体来说 , 退耕还林进展比退耕还湖好 , 因为有些地方 , 给钱都没有人去耕种了 。
第三种办法就是筑坝 。 有人主张在岳阳城陵矶附近修一座拦湖大坝 , 枯水季节将水拦在湖里 , 不让洞庭湖彻底干掉 。 我认为 , 想法很好 , 但很可能让洞庭湖淤积得更快 , 因为一座大坝 , 哪怕是一座水闸 , 都会大大降低水流速度 。 四水四口的泥沙照样来 , 而城陵矶的水出不去 。

第四种办法 , 疏浚清淤 。 有人说 , 只要放开挖沙 , 不用公家出钱 , 私人老板就可以将洞庭湖的泥沙挖走 , 因为现在沙价贵 , 一方两百块 。 问题是 , 洞庭湖的沙含泥量太大 , 开采后需要洗沙 , 对环境污染严重 。 再者 , 私人老板采砂 , 肯定以经济为导向 , 不可能有规划地开采 。 这样 , 好采的地方挖得稀烂 , 堆得老高 , 不仅不利于洞庭湖的疏浚 , 反而造成更大的阻塞 。 而且 , 不是什么沙都可以用于建筑材料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