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杂谈|解盘年中经济·智说⑤丨黄群慧:全球化大变局下中国工业化战略抉择


趣历史杂谈|解盘年中经济·智说⑤丨黄群慧:全球化大变局下中国工业化战略抉择
文章图片
面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以及中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的“去工业化”趋势、全球化大变局和新工业革命的重大挑战 , 深化中国工业化面临着新的工业化战略的选择:即我国需要推动工业化战略从高速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型 。
趣历史杂谈|解盘年中经济·智说⑤丨黄群慧:全球化大变局下中国工业化战略抉择
文章图片
■黄群慧
【趣历史杂谈|解盘年中经济·智说⑤丨黄群慧:全球化大变局下中国工业化战略抉择】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国际经济形势波谲云诡 ,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还十分突出 , 深化工业化面临着巨大的新挑战 , 中国工业化战略也面临着从高速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的转变 。
“去工业化”趋势的挑战
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是制造业就业人数和人均收入呈现“倒U型”的关系 , 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 , 人均收入不断提升 , 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 , 制造业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就会下降 。 20世纪60年代以后 , 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就业人数总体约减少了2500万个岗位 , 欧盟国家制造业就业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 , 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逐步降低 , 这被认为是“去工业化”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后发国家相对于早期工业化国家而言 , 会呈现出在更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去工业化”的典型特征事实 。 如果说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 , 制造业所带来的创新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外汇储备效应都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 服务业效率提高能够承担支持经济增长的引擎 , 此时制造业占比降低被认为是“成熟去工业化” 。 反之 , 则是“过早去工业化” 。 如果说存在相对于“成熟去工业化”一段时期制造业占比下降速度过快 , 这可以被认为是“过快去工业化” 。 “过早去工业化”或者“过快去工业化” , 取代制造业的可能是低技能、低生产率、低贸易度类型的服务业 , 这些服务业无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来替代制造业 , 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这极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近年来 , 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十三五”期间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已从2015年的29.3%下降到2018年的27.6% , 同期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42.2%提高到46.3% 。 第四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 , 2018年法人单位和个体户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3195万人 , 比2013年末下降11.96% , 而制造业从业人员减少了1344万人 , 占工业从业人员净减少量的75% 。 虽然第二产业和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但我国工业比重的下降既有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 , 也有经济“脱实向虚”的不利影响 , 呈现一种“过快去工业化”倾向 。
基于国际上的经验 , 多数文献基本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以及“过快去工业化”问题 , 而近些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日趋严重也强化了对此的判断 。 课题组具体选取了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占比从2010年到2017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 , 70个地级市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的城市出现了“成熟去工业化”的现象 , 69个地级市辖区人均GDP未达到10000美元的城市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的趋势 。
我国作为一个还未全面实现工业化、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 ,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发展 , 避免“脱实向虚” , 并将制造业比重稳定在一个合适水平 。 中国人均GDP为1万美元的发展水平并参照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制定的25%的目标以及韩国接近28%制造业比重 , 在2025年之前的整个“十四五”期间 , 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应保持在大约30%的水平为宜 , 到2030年之后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至少应保持在25%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