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杂谈|解盘年中经济·智说⑤丨黄群慧:全球化大变局下中国工业化战略抉择( 二 )


全球化大变局的挑战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 , 中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 , 深度参与了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 , 在促进自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 , 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 积极推进了全球包容可持续工业化进程 。 2009年 , 中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 , 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 与2005年相比 , 我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 比重翻了一番有余 , 而所有工业化国家则下降了14.3% 。 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22个制造业行业中 , 中国有14个行业的增加值居世界第一 , 7个行业居世界第二 , 1个行业居世界第五 , 有些行业的增加值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国家 。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 全球化也出现了一些大变局 , 全球价值链出现了重大结构性调整趋势 。 基于合作、互惠、协商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规则正在受到侵害 , 多边主义贸易体系正在受到严重挑战 , WTO的效率和权威性受到极大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势力正在增强 。
OECD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 , 虽然回流尚未取代外包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导范式 , 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新增投资流向了发达国家 。 同时 , 尽管全球价值链的总体参与度仍在提升 , 但其增速却大幅下降 。 2000—2010年 , 发达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平均增速达到11% , 2010—2017年急剧滑落为1% , 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增速则由13%降至3% 。 随着全球价值链扩张态势逐步停滞 , 区域价值链分工作用日益凸显 , 也正在重塑国际生产和贸易体系 , 区域内“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谈判日益增多 。
但有经济学者提出了全球化的“不可能三角形”——超级全球化、民主政治与国家主权不可能同时兼得、三者最多得其二 ,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三零”从长远看不可持续 。 在全球化大变局中 , 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 美国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正在打破基于高效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 , 这将对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影响 。
近年来 , 美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普及促使本土劳动生产率提高 ,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不断被削弱 。 同时 , 页岩油技术革命让美国能源成本大大降低 , 由石油进口国转而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 , 发展中国家能源成本优势逐步难以持续 。 此外 , 国际金融危机后 , 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刺激本国就业和经济增长 , 大力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 降低本国企业的资金成本 , 同时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 。 加之“再工业化”的“创新政策”支撑 ,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
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中国深度工业化形成了高端打压的竞争态势 。 加之我国国内产业转型提速 , 综合成本攀升 , 据课题组测算2002—2017年 , 多数制造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幅达到5—7倍 , 而同期劳动生产率总体只增长4倍 , 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弱化 , 加速了我国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 来自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使得我国一直以来快速、低成本的工业化战略难以持续 。
这种全球化大变局对未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 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 中国要在坚决维护多边主义治理机制前提下 , 使未来工业化战略能够引领和适应这种全球化大变局 。
新工业革命的挑战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工业革命一直在孕育发展 。 从技术经济范式角度分析 , 这一轮工业革命呈现出以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应用为主导驱动社会生产力变革、以信息(数据)为核心投入要素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构造现代产业体系等特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