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摊上事儿了?监管启动反垄断调查?真相如何?两家市场占比超八成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被反垄断调查?
7月31日晚间 ,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称 , “最高反垄断机构正在考虑是否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展开调查 。 央行认为 , 这两家数字支付巨头正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压制行业竞争 。 ” 该文中据消息人士表示:“反垄断委员会尚未就是否进行调查做出决定 , 也不清楚何时会做出决定 。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称 ,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建议 , 国务院委员会在第二季度的某个时候调查中国非银行支付公司的反垄断问题 。 ” 就此消息 ,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采访人员向数位支付行业人士求证 , 对方均称“没有听说 。 ”目前 , 涉及其中的一家支付机构相关人士回复不予置评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市场占比超八成国内咨询机构易观智库数据统计 , 今年一季度末 , 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支付宝占有48.44%的市场份额 , 位居第一 。 其次腾讯(微信支付)、银联、快钱支付依次占有33.59%、7.19%、6.1%的份额 。 也就是说 , 在移动支付市场 , 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家合计市场占比超八成 。如今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已能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银联和各个手机APP终端的二维码支付 。 不过 , 是2014年下半年开始 , 支付宝、微信支付才开始布局二维码支付 , 随后快速在移动支付市场攻城略地 。 同样是易观智库的统计报告 , 2017年一季度 ,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亿 , 其中支付宝占比53.7% , 微信支付(财付通)为39.51% , 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达到了93.21% 。今年6月9日 , 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 , 移动支付业务量保持增长态势 。 一季度 , 移动支付业务225.03亿笔 , 金额90.81万亿元 , 同比分别增长14.29%和4.84% 。第三方支付牌照愈加重要值得注意的一个行业现象是 , 近十年崛起的互联网巨头在获得用户基础和场景入口流量优势之后 , 往往会布局金融业务、申请牌照(许可证) , 而这之中 , 第三方支付就是最重要的牌照之一 。以后发崛起的小米、美团点评、****、滴滴等为例 , 和“前辈”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类似 , 在近年纷纷在“流量+金融”模式业务上寻求突破 。从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不完全梳理来看 , 小米、美团点评、滴滴、****都有在民营银行、保险、基金、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方面积极布局 , 像小米旗下还有征信公司 。这之中 , 四家公司均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 和阿里、腾讯、京东等类似 , 这四家新崛起的流量新贵规划金融业务的路径一般也是:围绕流量场景、以支付为切入 , 嵌入面向B端和C端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支付是金融业务的基础 , 可以沉淀金融数据 , 为借贷、理财、金融科技等各类衍生金融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告诉采访人员 。美团“杠上”支付宝新进展:部分美团用户已可用支付宝证券时报·券商中国此前曾报道 , 7月29日 , 有用户发帖称在使用美团支付时发现 , 美团月付和银行卡支付占据优先位置 , 其次微信支付 , 而支付宝支付未在支付选择列表上 。 而此前一直以来 , 支付宝支付在美团付款页面都处于折叠状态 , 美团用户只有点开折叠才能使用支付宝支付 。同时 , 美团金融服务平台旗下消费分期产品“美团月付”方面有侧面回应 , 认为此举是应对阿里旗下产品饿了么的支付页面显示只有支付宝、支付宝花呗和银行卡的支付方式 。彼时 , 29日晚间 , 在美团点评上 ,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采访人员在选购产品进行支付环节发现 , 当前可供首选的是美团月付、其次是其他银行卡(需绑定) , 以及微信支付 。 不过 , 31日下午 , 采访人员在美团APP上选购支付环节时发现 , 其已恢复支持支付宝支付 , 只是系统默认的支付方式仍然是美团支付;不过 , 也有用户向采访人员反映 , 其支付页面 , 当然仍然只能使用美团支付和银行卡支付方式 。
推荐阅读
- 驱动之家资讯|支付宝搜索流量全面开放: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抢先升级“品牌直达”
- 互联网支付宝搜索流量全面开放: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抢先升级“品牌直达”
- 互联网支付宝:首页搜索“品牌直达”能力正式面向全行业品牌商家开放
- 美团|美团取消支付宝接口?王兴一句话引争议,网友:已卸载
- 支付宝|“烂,烂,烂到极点”的支付宝,如何成就造富神话?
- 封面新闻|离奇!男子溺水失踪后,微信却被陆续提现…家属:确定不是本人!
- 央视财经微信|用户规模超4亿!这个行业,或迎来“黄金十年”!
- 忧家娱乐|赶快试试,微信可以设置在线状态了
-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涉及疫情骗术频发 华侨华人注意远离这些“套路”
- 支付“非接触” 生活更便利(财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