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报|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房方:构建“三协同”模式,培养电力特色软件人才


编者按:近日 ,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 中国电子报特策划推出“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专栏 , 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骨干企业相关专家和负责同志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建设指南进行深入解读 , 分析我国软件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 , 并提出推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举措建议 。 敬请关注 。 本期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房方的署名文章 。
中国电子报|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房方:构建“三协同”模式,培养电力特色软件人才
本文插图
当前 , 在高端软件研发领域 , 我国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 , 尤其是关键基础软件和大型工业软件 , 而引起这问题的根源在于专业软件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 。 如不尽快改变这一状况 , 会使我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 也会对高度信息化环境下的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
能源关系国计民生 , 电力系统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大型的公用基础设施 。 新世纪以来 , 电力系统向着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灵活、智能的目标蓬勃发展 。 在这个过程中 , 电力网络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是最根本的支撑要素 , 而两网协同运行的核心驱动力和生命力正是来自于大型工业软件和各类专用软件 。 因此 , 无论从行业特色软件研发的角度 , 还是从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的角度 , 培养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多层次软件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以服务能源电力为己任 , 致力于电力信息化人才培养 , 形成了院士领衔、多学科融合的优势师资队伍 , 多年来为电力行业培养了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超过1万人的计算机、软件、自动化领域专业人才 。 参照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的建设原则和建设任务 , 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 , 我们对电力特色软件人才的能力特征做了梳理 , 对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初步规划 。
电力特色软件人才的能力特征
电力特色软件人才首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电力行业软件技术进步需求 , 能够在工业设计软件、网络化信息管理软件、工业过程监控软件、能源电力交易软件等领域 , 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 。 电力特色软件人才应具备四种能力特征: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项目管理能力 , 遵守法律法规 , 具有工程职业道德 , 遵守职业规范 , 有社会责任感 。
二是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 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针对电力行业对软件产品及服务的专门需求 , 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三是能够跟踪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能源电力相关行业国内外发展趋势 , 具备良好的主动发展意识、创新精神与自主终身学习能力 。
四是具备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 适应“一带一路”电力走出去的发展要求 , 能够承担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项目 。
电力特色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电力特色软件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理念 , 保证学生在电力特色软件工程领域具有系统、完备的知识储备 , 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自主知识更新能力和对行业需求的适应能力(三个能力)的培养 。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 , 我们初步规划了知识结构协同、实践平台协同与培养层次协同的电力特色软件人才“三协同”培养模式 。
(一)方法与举措
一是以知识目标为导向的知识结构协同 。 拓展专业课内涵和外延 , 适应国际化需求 , 创新教学模式 。 开设智能电网、智能发电、物联网技术、软件安全技术等与电力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 , 丰富原有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电力特色元素 , 鼓励教师开设学科交叉的通识类课程 , 构建电力特色行业软件工程案例库;适应“一带一路”电力走出去的发展要求 , 开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聘请外籍教师开设暑期课堂 ,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协同教学方式 , 鼓励课程群建设 , 多名专业教师协同 , 从问题提出、理论支撑、功能设计到性能测试 , 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专业知识保障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