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野史|在韩信和萧何遇害的时候,为何选择袖手旁观?,张良那么足智多谋
【荒郊野史|在韩信和萧何遇害的时候,为何选择袖手旁观?,张良那么足智多谋】对于张良这个名字想来大家都是耳熟的 , 刘邦能够拿下江山 , 就是因为他麾下有三个重要人物 , 分别是萧何、韩信、张良 。 后代的人称这三个人为“汉初三杰” 。 张良因为过人的聪明才智 , 所以是三节之首 。 对于张良的评价 , 从古到今的人都是给予了非常高的描绘 。 有一条评价他的句子到现在还是一方经典 。 那就是“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评价!张良是不可多得的谋士 , 不仅智谋过人 , 而且能够未雨绸缪 , 但是在刘邦要杀死韩信的时候 , 却选择了冷眼旁观 , 导致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发生 , 连刘邦最亲近的哥哥燕王卢绾都被牵涉叛乱的罪名 。
文章图片
在公元前196年的时候 , 萧何邀请了韩信入宫商议要事 , 因为他对韩信有恩 , 所以韩信一点都没有迟疑就赴约前去 。 但是没有想到韩信刚进入宫内 , 就被吕后的人抓了起来 , 后来进来的宫女用竹刀活活的把韩信刺死了 。 一代骁勇善战的将军就这样死在了宫女的手上 , 实在是非常的耻辱凄凉 。 从刺杀的整个事件来看 , 这个绝对不是什么临时起意的事情 , 而应该是谋划已久 。 从陈豨叛乱开始的时候 , 恐怕韩信就已经身处在危险之中了 。 不过按张良的智谋 , 他会看不出吕后的心思吗?显然不可能 , 但是为什么张良选择了冷眼旁观?
文章图片
有很多人就“韩信遇害时 , 张良袖手旁观”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 其中有一个点的思路还挺独特的 , 这个观点觉得是韩信自己不想活了 。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 , 那么萧何呢?萧何一直都是为国为民 , 张良为什么也没有去救他呢?我们从时间上面再次梳理一下这个事件 。 韩信是在公元前196年的时候离开的人世 , 刘邦是在公元前195走的 , 萧何在公元前193离开 , 而张良一直活到了公元前186.也就是说 , 刘邦对韩信还有萧何的遭遇都是看在眼里的 。
文章图片
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推理了 。 首先 , 张良在帮助刘邦拿下天下以后 , 就金盆洗手 , 不在过问政治的事情 。 一心就是投入到了山水中静心修炼 。 加上张良对权势什么的不感兴趣 , 所以离开的早 。 对于韩信和萧何的遭遇 , 也许张良早就料到了并劝他们和他一样离开但是张良的话放在当时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 所以只有张良一个人离开了 。 刘邦去世以后 , 吕后第一个开刀的肯定是她们这群开国老臣 , 而刘邦和他们之前虽然非常要好 , 但是登上皇位以后就会有猜忌 , 张良的智慧早就考虑到了这些 , 所以金盆洗手远离是非 , 而韩信和萧何恐怕是觉得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 所以还是留在了那里 , 萧何和韩信的才能高于刘邦 , 功高盖主就引来了杀身之祸 。
文章图片
其实我们反过来想一下 , 如果张良都察觉到了刘邦有意除掉他们的想法 , 想要离开 , 那么刘邦怎么就这么轻易的放他离开了呢?说到这个 , 张良也是用了不少功夫 。 张良一直以来身体都不是很好 , 经常生病 , 在刘邦迁都长安以后 , 张良就整天闭门不出 , 有时候连饭都不吃 , 说是什么锻炼身体休养生息 。 其实就是为了明哲保身 , 让刘邦看自己好像整天都是沉迷修炼 , 从而放松对他的警惕 。 后来张良还和刘邦提出想要退出朝堂 , 理由是自己推倒秦国的心愿已经完成了 , 这辈子已经没有其他的所求 , 所以想要辞官云游四方 。 聪明的张良对于兔死狗烹的道理是理解的非常透彻 , 所以他选择离开朝堂 , 这样才能让刘邦消却对他的杀心 。
推荐阅读
- 像風的野史|毛主席立下一规矩,无人敢违背,左权牺牲后命名左权县
- 博野史说|刘备听到关羽死讯大哭吐血,为何听到张飞死讯却极平静,同为兄弟
- 云鹤野史|历史“最热夏天”: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看乾隆的55字圣旨就了然
- 云鹤野史|崇祯皇帝下落成谜,北京民众头贴“顺民”二字迎接李自成
- 博野史说|为何好友高适却能成功封侯?钱钟书早已说透,李白杜甫一生困窘
- 博野史说|穷到连皇帝都心怀不忍:爱卿,你好歹贪点啊,唐朝最清廉宰相陆贽
- 云鹤野史|楚怀王以他为智,命他带兵救赵,却被项羽弑杀,项梁不听他劝败亡
- 云鹤野史|雍正王朝有多难懂?四阿哥的一个举动值得仔细分析
- 林间野史|孙子重用他,儿子却诛杀他十族,朱元璋:此人可以重用到老
- 平楠说史|把出身行伍的朱棣,吓出一身冷汗,野史记载的:朱棣“遇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