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吹响险情“第一哨” 他们是地灾“侦察兵”( 二 )
今年4月16日 , 恩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马者村开展了地灾群测群防知识宣讲 , 为村民重点讲解滑坡成因 , 当地滑坡走向 , 如何通过房屋形变、山石滑落等迹象判断滑坡风险 , 以及发生滑坡时如何应对和避险等知识 。 4月21日 , 又结合“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进行了地灾应急救援演练 。
恩施市芭蕉乡侗族乡南河村苦竹龙组6月28日出现滑坡险情后 , 监测员陈万家顾不上家中受灾 , 24小时对滑坡体进行监测 。 芭蕉乡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第一时间发放《紧急避险告知书》《监测居住避险告知书》 , 组织召开紧急群众会进行应急演练 , 让受威胁的群众知晓逃生路线和避灾常识 。
在巴东县 , 483处地灾监测点 , 每个监测点都有监测员值班值守 。
“雨后天晴再降雨 , 易发地质灾害 , 各所不可麻痹 , 加大巡查力度 , 保障信息畅通 。 ”“又一轮强降雨可能造成泥石流或滑坡 , 搞好24小时巡排查 , 各所负责人要亲自督办到位 。 ”“请各所马上与各地灾点监测员联系 , 搞好提醒和工作提示 。 ”“持续关注辖区各地灾点及新发灾害点 , 排查隐患风险 , 搞好雨中巡查、雨后检查 。 ”随着入梅以来地灾进入高发期 , 监测员成为不可替代的“排头兵” 。
雨越大 , 监测员越忙碌 , 穿上雨衣雨靴 , 冒雨逆行 , 测量观察、记录台账、上报信息 , 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懈怠 。
恩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魏顺军说 , 一线监测员及时发现险情 , 是为避险救灾赢得时间的关键 。
据恩施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勘查与灾害防治科科长黄保华介绍 , 恩施州共有2457个地灾监测点 , 每个监测点至少配有一名监测员 , 并配齐相关监测装备 , 从而夯实基层监测力量 , 强化“四位一体”地灾监测预警体系作用 。
【新华每日电讯|吹响险情“第一哨” 他们是地灾“侦察兵”】除此之外 , 恩施州还注重发挥群防群治监测预警作用 。
6月29日6时 , 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长岭村和麻石坪村交界处 , 麻五线省道改造工程麻石坪村段施工负责人陈祥龙路过时 , 发现路基下沉了几厘米 。 同时 , 他还从迷雾中听到山林中有石头滚落的声音 。 陈祥龙立即给麻石坪村党支部书记高林勇报告了险情 。
接报后 , 镇、村干部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 谭兴虎、谭儒苗等6户村民撤离后不久 , 房屋数秒内被泥石流冲毁、掩埋 。 此次滑坡中 , 长岭村、麻石坪村两个村民小组紧急避让39户114人 。
据恩施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 , 全州入梅以来发生的50多起地灾 , 除少数几起突发瞬时性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外 , 其余均无人员伤亡 。
地灾监测员待遇有待改善
恩施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数据显示 , 入梅以来 , 截至7月25日 , 恩施州已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造成较大影响地质灾害50多起 , 其中包括中型地灾7起、大型地灾1起、特大型地灾2起 。
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队长助理、高级工程师付强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恩施州地灾的发生量比2019年多得多 , 降雨是主要因素 。
频繁发生的地灾 , 成为恩施州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 。 如何更好发挥地灾监测预警体系特别是地灾监测员作用 , 让地灾预警更及时、更有效?
据黄保华介绍 , 恩施州今年入梅以来的地灾主要发生在交通沿线和农村建房切坡处 , 尤其是交通沿线的地灾造成多条国道省道中断 。 50多起地灾 , 除两起位于原来排查出的隐患点上外 , 其他均为新增 。
鉴于恩施州绝大多数地灾并非发生在隐患点上而是新发地灾 , 付强、文理等人建议 , 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重点区域地灾详查 , 更新隐患点名录 , 进一步为地灾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 监测员覆盖新的隐患点 , 监测将更有针对性 。
同时 , 地灾监测员在地灾防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但在待遇上仅补贴部分话费 , 绝大多数监测员仅每月补贴50元 , 多的也只每月补贴200元 , 建议按照公益岗位每年5000元的标准予以改善 , 充分调动监测员的工作积极性 。
推荐阅读
- 新华社|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累计新冠病例超1800万例
- 中国体彩报|需先出售球员才能补充新援,电讯报:兰帕德想重建防线
- 每日经济新闻|11人中毒,1人抢救无效去世!紧急提醒:近期吃河粉要小心
- 每日经济新闻|增量资金来了——道达早评
- 新华社|SpaceX载人飞船成功返航 龙飞船完成首次载人试飞任务
- 新华每日电讯|陕西白河治污之困:清水变“黄水”,为何20多年还治不好|电讯特稿
- 新华社|长得美还“好学”!孔雀溜进图书馆赶都赶不走
- 新华每日电讯|毕业季“租房小白”如何避开黑中介挖的“坑”
- 新华社|全球8亿儿童血铅含量超警戒标准,近半生活在南亚地区
- 新华网|美国“龙”飞船载两名宇航员返回地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