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 奋勇前进——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题:稳中求进 奋勇前进——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今年以来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 , 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 ,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 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 , 明显好于预期 , 经济运行基本恢复 。
下半年 ,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一系列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 如何乘势而上 , 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 ,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入明年 ,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如何开好局?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 传递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和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信号 。
立足持久战 ,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会议着眼中长期 , 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排——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 , 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 更多依靠科技创新 , 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 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
这体现了我们立足持久战 , 保持战略定力 , 不为短期波动所困惑 , 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 , 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 从更长远、战略性、系统性的角度考虑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
他认为 , 面对中长期问题和挑战 , 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融合优势 , 构建完整的内需循环体系 , 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对于把握机遇、破解矛盾 , 更好掌握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 , 做好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 , 应坚持短期应对和长期规划相结合 。 一方面 , 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 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另一方面 , 着眼未来 , 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
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 形成集成效应
中央财政新增两个1万亿元 ,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 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特殊之年 , 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 多项政策密集出台 , 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
会议指出 , 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 。 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 , 注重质量和效益 。
政策给力 , 关键在于落地落实 。 此次会议强调‘见效’ , 就是要求将已出台的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实施到位、充分发挥功效 。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 。
会议还指出 , 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 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 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 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 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 一方面保证金融总量充足 , 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抓好合理让利 , 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 保市场主体 。
要引导资金更有效率地进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 , 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是金融支持的重点 , 要加快落实此前出台的相关举措 , 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
温彬表示 , 如果无法协调配合 , 那么政策就很难充分发挥效果、达到最佳政策目标 。 因此 , 会议强调 , 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 , 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
牢牢把握战略基点 , 持续扩大国内需求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针对下半年经济工作 , 会议强调指出 。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分析 , 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 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 , 才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 , 抵御海外经济持续下滑影响 。
具体来看 , 会议提出 , 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 , 克服疫情影响 , 扩大最终消费 , 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 二季度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 , 6月份降幅进一步收窄 , 已连续4个月改善 。 但从累计值来看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下降区间 。
专家分析 , 要想方设法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 , 也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 , 用改革的办法更大释放消费潜力 。
在高瑞东看来 , 应以更多元化的手段刺激居民消费 , 扩大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规模 。
会议同时提出 ,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 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 。
张占斌分析 , 要瞄准中长期发展的制高点增加有效投资 , 通过加强新基建 , 抓住产业革命新机遇 , 既能提高供给质量 , 也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 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等 , 加强城市短板领域建设 , 释放更大内需潜力 。
推荐阅读
- 美国经济出问题了影响最大的是哪国?
- 我用了13年的时间研究经济金融,研究股市。
- 安倍留下8个未解决问题
- 经济越来越好,炒股的人是快乐的人
- 范海辛: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中国GDP总量是日本三倍但是经济结构质量差距很大
- 之所以有今天中国经济的历史原由
- 建筑设计|智行者说|AI建筑设计发展到哪了?
- 城市百角|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徐州,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上,一定会赶超常州
- 深圳特区报|时间给出了答案——央媒聚焦深圳经济特区40年(历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