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我用了3年,每次鱼获几十斤!钓鱼我只服酒米饵

酒 米 , 大概是野钓中最常使用的东西 。 打海竿 , 挂上酒泡玉米粒可以守大鱼;钓手竿 , 扬一把酒泡小米就能做窝子;无论是骑钓箱的还是坐马扎的钓 , 都有共同点 , 就是爱用酒米 。 尽管酒米里面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成分 , 但起关键作用的是酒 , 且为曲酒 。 为什么要用曲酒?谁能答得上来?
大多数人会回答:“鱼喜欢呗!”再问下去:“为啥鱼喜欢曲酒呢?”恐怕就没人能答上来了 。 尽管钓者不明就里 , 但这并不影响酒米的受宠程度 。 久而久之 , 使用酒米就成了一种大众习惯 , 制作酒米也成了野钓的一门必修课 。 揭开了这层面纱 , 你就会豁然发现 , 原来酒米还有更多更广的用途 , 不仅有优点 , 也有缺点 。

酒精|我用了3年,每次鱼获几十斤!钓鱼我只服酒米饵
文章图片
一、鱼为什么喜欢酒
先从鱼为什么喜欢“酒”说起 。 以鲤鱼为例 , 相信很多野钓迷都看过鲤鱼进食的视频 , 大鲤鱼就像猪拱地一样在水下翻来翻去寻找腐植质 。 从理论上讲 , 任何有机物在腐败发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定量的乙醇 , 即酒的主要成分 。
久而久之 , 通过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和后天印象的不断加强 , 易于挥发扩散的酒精便成了鲤鱼寻找食物的线索之一 , 它们会通过酒精的味道寻找食物 。 需要注意的是 , 虽然鲤鱼能够感知酒精的存在 , 但绝对分辨不出是曲酒还是散白 , 酒精并不在它们的“菜单”之上 。 我们使用酒米的目的是营造自然水域的环境 , 在鱼儿喜欢的食物中加入熟悉的酒精 , 以诱鱼进窝、促其进食 , 这就是用酒泡米的原因 。
在自然水域中 , 有机物发酵后产生的酒精浓度很低 , 于是泡酒米的问题就出现了——通常 , 我们在泡酒米时习惯用高度酒 , 并且浸泡很久很久 , 甚至提前一年就备好了坛坛罐罐 , 在笔者看来 , 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 。
我们只需用酒精含量更低的啤酒浸泡一小时即可 , 只要窝料能充分吸收啤酒即可 , 因此完全可以在钓场制作 , 既省时 , 又省力 , 而且效果丝毫不差;如果用白酒 , 可以加水稀释后使用 , 制作工艺便捷了许多 。
懂得了这个道理 , 任何可以作为鱼的食物的植物性物质就都能作为窝料了 , 而不仅仅局限于小米 , 于是 , 只用“曲酒加小米”的习惯就被彻底打破了 。
【酒精|我用了3年,每次鱼获几十斤!钓鱼我只服酒米饵】说到这儿 , 有人会问:“酒精的浓度降低了 , 鱼还能感觉得到吗?”答案是肯定的 。 不用怀疑动物的感知能力 , 它远比人类想象的敏感得多——鲨鱼可以发现400米外的一滴血的存在 , 并据此追踪到猎物 。
虽然淡水鱼在这方面要逊色许多 , 但是钓点附近几十米远的鱼还是有能力捕捉到食物气息的 。 即便高浓度的酒精能使整个水库的鱼都感觉到 , 也不可能都诱来 , 只要路过的鱼能被留下来一部分 , 收获就相当可观了 。

酒精|我用了3年,每次鱼获几十斤!钓鱼我只服酒米饵
文章图片
二、酒米钓饵的特点
再说说钓饵 。 我们习惯使用的曲酒泡嫩玉米粒也有问题吗?答案是:有 。
嫩玉米粒经过酒的长时间浸泡 , 原本饱满的外表将变得干瘪坚硬 , 原因是酒精会把玉米粒中的水份置换出来 , 制作木制工艺品的技师们就是用这种方法使木质材料脱水的 。
嫩玉米一旦脱水 , 就会干瘪坚硬起来 , 作为钓饵 , 这显然是一个严重的缺陷——钓饵过硬会给刺鱼造成障碍 ,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 钓者在使用酒泡后的玉米粒时都习惯把整个钩尖露出 , 这样做又使鱼钩的隐蔽性变差 。
尽管新鲜玉米粒的装钩方法与之类似 , 但事实证明 , 在盛产嫩玉米的季节里 , 新鲜多汁的嫩玉米粒的效果远远强于酒泡玉米粒 , 可见 , 相比酒精对鱼的诱惑力 , 新鲜食物的诱惑力显然更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