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坝镇|王家坝第十六次蓄洪:“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存之道( 四 )


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 , 以一户四口人为例 , 如选择直接货币化外迁 , 则可拿到13.32万元的补助;如选择在县城内购置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 , 需花费48万 , 政府补贴21.32万 。 如选择在保庄圩内集中安置 , 可免费获得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 超出部分 , 按楼层高到低 , 需按每平方米50-400元缴纳购房费用 。 如果在庄台上修缮一下自家房屋 , 花费通常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
李思泉说 , 2018年开始 , 基层干部经过几轮摸底调查 , 逐门逐户进行宣传和动员 , 统计出当年总共有1104户4830人愿意搬迁 。 目前上述居民全部完成迁建 , 2019年度任务正在进行中 。 3362户搬迁到县城 , 已经和发开商签署购房协议 , 发放完补贴 。 另外有539个贫困户将被免费安置在保庄圩中 。
王家坝镇|王家坝第十六次蓄洪:“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存之道
文章插图
老观乡村里 , 挂着迁建居民购房广告 。 新京报采访人员解蕾摄
搬不搬全凭群众自愿
摆在濛洼蓄洪区面前的一个难题是 , 并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愿意搬迁 。
濛洼蓄洪区内 , 沿河的每户人家都至少有四五亩地 , 不发洪水的日子 , 这些地足够养活一家人 。
村民郑孝辉有兄弟姐妹五个人 , 小学没毕业就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 三年前 , 在家人劝说下 , 他从郑州回到王家坝 , 在老家做做木活 , 帮别人盖盖房子 。
当时阜南县土地流转 , 政府鼓励外来人员回家投资创业 。 于是他和二哥开始做养殖 , 养了二百多只鸡、十几只鹅 , 一百只鸭 , 还承包了一片二十亩的鱼塘 , 里面有鲢鱼、鲶鱼和小龙虾 。 又花了十多万买鱼苗 , “去年卖了两万多 。 ”
今年年后投放的鱼苗 , 已经长到中等大小 。 这次洪水一来 , 全被冲走了 , “今年没收入了 , 成本还没回来 。 ”郑孝辉说 。 另外 , 地里还种了桃树和梨树 , 根也在水里泡坏了 。
对于鱼塘和农田的损失 , 郑孝辉坦言 , “估计有个四五万 , 还能勉强承受 。 现在十几年来一次洪水 , 反正还能接受 。 ”
两年前 , 他自己动工 , 花了三四十万重新修建了家里十几年的老房子 , 上下三层一共三百多平方米 。 他从没想过离开庄台 , “房子也都建好了 , 还有鱼塘 , 去了县城啥也不会干 。 ”
老观乡村民徐如贺的屋子建在淮河边的坝埂上 , 临河的整面墙都是被大水侵蚀的痕迹 。 老屋屋顶是由砖瓦盖成的尖顶 , 下雨严重的时候会漏雨 。
房子是祖宅 , 徐如贺从小在这里长大 , 以前发大水的时候房子被淹了 , 没地方去 , 就爬到屋顶 , 搭个棚子吃饭睡觉 , 洪水退了再下去 。 已经记不得房子被冲毁了多少次 , 每次洪水过后再重建起来 。 几十年来 , 如此反复 。
现在的这个房子是2003年大水后建的 , 没有再倒塌过 。 院子的台阶上布满青苔 , 空气里潮乎乎的 。 屋里堆了些老两口抢救上来的玉米 。 72岁的徐如贺戴一副眼镜 , 正坐在门口板凳上看书 , 读的是《资治通鉴》 。
王家坝镇|王家坝第十六次蓄洪:“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存之道
文章插图
蓄洪当天清晨五点 , 徐如贺和老伴从田里抢救上来的玉米 。 新京报采访人员解蕾摄
王家坝镇|王家坝第十六次蓄洪:“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存之道
文章插图
淮堤上 , 在一栋长满青苔的老房子里 , 72岁的徐如贺正坐在门口板凳上看书 , 读的是《资治通鉴》 。 墙外十几米远 , 就是上涨的淮河水 。 新京报采访人员解蕾摄
他的五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 , 在外地工作定居 , 听说老家发洪水 , 孩子们担心父母安危 , 这几天大儿子一直打电话想叫父母去扬州和他们一起住 , 老人不愿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