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股价三天飙涨近15倍!,王者归来!曾经的胶卷大王转型当“药神”

曾经的胶卷大王 , 正在上演王者归来好戏!
北京时间7月30日消息 , 昨夜美股市场上 , 柯达的股价再度暴涨逾318% , 盘中20次触发熔断 , 一度涨至59.98美元的高点 , 涨超650% , 创7年新高 。 从7月27日开盘2.13美元到29日收盘33.20美元 , 3天累计上涨1480% , 市值暴增13.6亿美元 。
上游新闻|股价三天飙涨近15倍!,王者归来!曾经的胶卷大王转型当“药神”
文章图片
上游新闻|股价三天飙涨近15倍!,王者归来!曾经的胶卷大王转型当“药神”
文章图片
股价缘何狂飙?
柯达股价狂飙主要源于其与美国政府达成的一项协议 。
7月28日 , 柯达公司表示根据《国防生产法案》 , 公司获得了7.65亿美元(53亿人民币)的政府贷款用于仿制药生产 , 其中包括特朗普曾吹嘘能用于治疗冠状病毒的抗疟疾药“羟氯喹” 。
这是依据美国《国防生产法》发放的首笔贷款 , 旨在帮助加快可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在美国国内的生产 , 降低美国对外国供应来源的依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公开表示 , 与柯达的协议是''美国制药业历史上最重要的交易之一'' 。
美国有关部门称 , 柯达药业部门开工后 , 美国新冠药品所需的1/4药物活性成分都能在这里生产出来 。
美国为何选择了柯达?
柯达拥有庞大的工业设施 , 包括1600万平方英尺的制造空间、实验室、仓库和办公室、88个批量生产反应堆 , 现场发电厂和蒸汽供应 , 同时在有机化学制造方面拥有较长时间的经验 。 按照设想 , 柯达的设施预计最多能够生产仿制药所用原料药的25% 。
同样的转型轨迹 , 我们也在拜耳公司、3M公司和富士胶片等巨头身上看到过 。 这些公司都成功地从精细化学品行业过渡到制药业 。
同样的转型轨迹 , 我们也在拜耳公司、3M公司和富士胶片等巨头身上看到过 。 这些公司都成功地从精细化学品行业过渡到制药业 。 尤其是富士胶片 , 同样是做胶卷的两大巨头 , 柯达在2012年申请破产的时候 , 富士胶片却成功实现了转型 , 将胶片业务占比降至营收的1%以下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并不是柯达历史上首次涉足医药行业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 如日中天的柯达就曾参与诸如阿司匹林的生产 , 但在1994年公司将医药业务以29.25亿美元打包出售给了SmithKlineBeecham , 后者与葛兰素威康合并成为了今天的葛兰素史克 。
柯达这次转型能成功吗?
昔日在中国 , 整个市场上只有一种胶卷 , 就是柯达 , 曾经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
但在这次暴涨之前的4个月中 , 柯达的市值始终在1亿美元附近徘徊
2000年前后 , 由于受到数码的冲击 , 胶卷的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下降 。 2003年 , 柯达影像部门的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暴跌到42亿美元 。 柯达不得已之下 , 宣布放弃胶卷业务 , 将发展重心转到数码产品上 。
2004年开始 , 柯达每年都在亏损 。 2007年 , 柯达杀鸡取卵 , 先后出售了数码相机业务、当时的支柱业务医疗成像 , 并把持有的中国乐凯胶片的股份全部出售给了一家广州的公司 。
2011年开始 , 市面上开始频繁流传柯达破产的消息 , 其股价从1999年巅峰的80美元一路跌到了不到1美元 。 2012年 , 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
2013年柯达退出破产保护、重新融资上市 , 重拾自己印刷、胶片等老本行之余 , 也开始了“跨界”之旅 。
2015年初 , 柯达推出了SP360运动摄像机 , 对标GoPro 。 而且率先使用了VR技术 , 是市面上仅有的360度全景摄像机 。 但由于当时VR还未受追捧 , 柯达的技术也不成熟 , 分辨率达不到4K 。 最终口碑销量双扑街 。
2016年 , 柯达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 , 2017年又推出了第二款 , 售价大约为3700人民币 。
2017年 , 柯达尝试了做艺术杂志 。 随后又进军时尚圈 , 先后与Forever21、H&M等品牌进行合作 , 推出了柯达联名的服装 , 还和滑板品牌Girlskateboards合作推出了联名滑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