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致敬!抗洪大堤上的“后浪”( 三 )


对于洪水 , 列兵高科并不陌生 。他家出门不到400米 , 就是长江支流九乡河 。每年汛期 , 浑浊的洪水都会涨满河道 。但高科从来没想过 , 自己会站在抗洪大堤上 。
水性不错的高科 , 被连队列为下水的预备队员 。他把挎包里的装备整理了一遍又一遍——里面装着安全绳、手电筒、防血吸虫涂药 , 还有一个亮晶晶的哨子 。
这个哨子 , 只有发生危险的时候才能吹响告警 。好几次 , 高科按捺住了自己拿出哨子吹一下的冲动 。
“恭喜你!因为人员调整 , 你成为正式下水队员了!”部队出发前 , 指导员安双斌告诉高科 。
“是!时刻准备着 , 关键时刻一定顶得上去!”他用手按了按挎包 , 郑重地回答 。
“活了19年 , 第一次有当英雄的感觉”
一夜风雨 , 水满洪湖 。
清晨 , 细浪拍岸 。湖水与岸堤相接处 , 草把子被冲得东倒西歪 。它们见证了风浪的狂暴力量 。
新旧更替 , 常在沉潜升降中发生 。同样 , 抗洪的经历 , 让军营“后浪”们悄然发生着变化 。
扛着沙袋奔走在大堤上 , 高科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
入伍前 , 这个男孩沉默寡言 , 但脾气很莽 , 常顶撞父母 , “过得有些颓废” 。
来抗洪后 , 太阳的暴晒、沙袋的磨砺、肌肉的酸疼 , 让他前所未有地感到踏实和充盈 。每次 , 他和战友列队走下大堤 , 看到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 一种神圣感涌上心头 。他说:“活了19年 , 第一次有当英雄的感觉!”
《惊涛骇浪》这部电影 , 他以前看过 , 也曾不止一次问自己 , 遇到洪水时 , 是否能够像主人公一样 , 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堵决口 。
“抗洪对人的磨砺 , 以前根本无法体会和理解!”高科说 。
崇高与平凡、现实与理想 , 在浪花的奔涌中混合一起 。对于年轻官兵而言 , 成长也是如此 。
来抗洪的前些天 , “黄继光英雄连”中士何智博光荣入党 。不过 , 他先后3次找党支部书记汇报思想 , 道出内心的焦虑:“和老党员相比 , 自己的思想觉悟、能力素质差距不小 。”
每一朵细小的浪花 , 都朝着海的方向 。抗洪任务中 , 何智博找到了努力方向 。上大堤时 , 他主动扛起连队的“战旗”;中间休息 , 他拆开一包包补液盐 , 放到水壶里摇匀 , 递给战友;早上5点 , 他来到炊事班帮着做豆浆 。
“这些虽然是小事儿 , 但总得有人做 。”何智博一笑 , 早忘了焦虑是什么 。
大堤上 , 铺展着一个个沙袋 , 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 , 又像一条通往未来的甬道 。
踩在沙袋上 , 上等兵喻朝阳感觉很踏实;躺在床上 , 他反而感觉天旋地转 。从武汉长江大学毕业的他 , 自称是“煎饼人”——上大学时 , 篮球、台球、羽毛球啥都学了学 , 可每样都半途而废 。
“路再长 , 走下去 , 定能到达 。”抗洪回来 , 喻朝阳把这句话当成了励志格言 。
陪着年轻官兵上路的 , 还有梦想 。入伍前 , 上等兵赵亮星已经考上了研究生 。他计划 , 退伍回去完成学业 , 毕业后干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
还有一个月就要离开部队了 。这几天 , 赵亮星总在想 , 如果没来部队 , 没参加这次抗洪 , 自己的人生轨迹是什么样?
他想过毕业后到食品厂当一名技术监督员 , 也想过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 , 还想过考个公务员 , 过着朝九晚五的平静生活 。
可现在不同了 , 有个词一直在赵亮星心中翻腾 。
“当你体验过‘魔鬼周’ , 体验过在35摄氏度的大热天扛沙袋 , 体验过连续29小时筑堤坝 , 你就会知道 , 你有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说 , 是时候把这个词释放出来了 , 那就是:梦想!
“这都不是事儿 , 干就完了”
大堤上 , 灼热的太阳将上等兵庄臣的胳膊晒爆了皮 , 大块皮肤翻卷着 。不到一周 , 旧皮肤便已经蜕去 , 生长出新的皮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