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海上风电龙头,电气风电如何穿越周期持续成长?


撰文丨黄依婷
编辑丨马诗晴
提及新能源发电 , 你大概会先想到光伏 。 过去20年间 , 中国完成了从光伏大国 , 向光伏强国的华丽蜕变 。
其实还有一种与光伏并列的能源发电方式 , 那便是风电 。 彭博新能源财经曾预测 , 到2050年 , 风电将与光伏共占全球发电量半壁江山 。 在英、德等欧洲国家 , 风电是清洁能源首选 。 而在中国 , 尽管风电规模尚不如光伏 , 但从总量来说 , 我国已是风电第一大国 。
与“小巧”的光伏电池片不同 , 风机组叶片动辄二三十米以上 。 更大的产品形态 , 决定了这个行业迭代周期慢 , 更看重厂商长期技术积累和沉淀 。 因而 , 风电赛道的选手 , 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国企 。
电气风电 , 便是能源巨头上海电气的子公司 。 2018年 , 以50.9%的市场份额 , 电气风电成为海上风电霸主 。 在陆上风电方面 , 电气风电亦位居行业前列 。
如光伏一样 , 风电行业亦存在周期性强、政策作用力大等特点 。 那么 , 面对周期、政策这些“外力” , 电气风电竞争力几何?能否在波动中保持高成长?
风电巨头 称霸海上
“惟江上之清风…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东坡先生《前赤壁赋》中的名句 , 道出了风能之核心优势——总量丰富且环保 。 此外 ,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 , 度电成本持续降低 , 风能逐渐成为新能源重要分支 。
当前 , 中国已是风电第一大国 。 2019年 , 无论是新增还是累计装机量 , 中国都是全球第一 , 且累计装机量已连续10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 。
但从产业发展角度考察 , 风电在中国的起步及发展 , 晚于全球市场 。 因此 , 为了追赶上全球最先进厂商步伐 , 我国厂商多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经典路径 。 电气风电即是如此 。
2005年起 , 电气风电先后与德国先进风机厂商aerodyn和DEWIND签署合作协议 , 引进对方陆上风电产品 。 2015年 , 公司又与西门子合作 , 借对方研发平台设计风机组件 。 在与全球合作过程中 , 电气风电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陆上风电方面 , 电气风电是国内首批掌握自主技术 , 并投运实现并网发电的厂商;海上风电方面 , 电气风电更是创下了多个第一记录:2010年 , 安装了国内首个完全自主开发、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机组;2020年 , 在广东汕头成功安装运行了国内功率最大的海上风机;2018年 , 以50.9%的市占率位列全国海上风电第一 。

亿欧|海上风电龙头,电气风电如何穿越周期持续成长?
本文插图

从业绩状况来看 , 电气风电海、陆风机表现却相差甚远 。 海上风机产品收入逐年稳步增长 , 陆上风机营收却波动频频 。 2018年 , 陆上风机营收缩水一半以上 , 毛利率下滑亦十分严重 。 受此影响 , 电气风电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 。
一边是稳步扩张的海上风电 , 一边却是起伏波动的陆上风电 , 为何两者表现如此悬殊?
抢装潮开启 , 龙头先受益
2018年 , 风电竞争性配置政策颁布 , 竞标电价的规则倒逼风机厂商频频压价 , 加剧竞争态势 。 在小功率机领域 , 竞争更是白热化 。 电气风电2X系列产品业绩便很能说明此问题:2018年 , 该款产品营收缩水60% , 毛利率从15.65%暴跌至3.98% 。
快速下滑的态势 , 随着2019年陆风抢装潮的开启 , 才逐渐扭转:
风电产业日渐成熟之际 , 政策“有形之手”也在加速退出 。 2020年是陆上风电补贴的最后期限 , 因此 , 自2019年该信息释放之后 , 陆上风电开始了退坡前的“冲刺” 。 前三季度 , 国内公开招标量同比增长108.5% , 超过以往全年招标总量 。 从价格来看 , 9月2.5MW风机投标均价 , 较2018年价格低点回升17% 。 因此 , 整机厂商迎来了难得的“量价齐升”好时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