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五位纪录片创作者聊“上前线”拍抗疫,拍摄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二 )


他认为 , 《余生一日》是生活的聚光灯 , 能够承载着启蒙的意义 。 片子第一次采用了全民记录的方式 , 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 “如果一个历史事件当时已经波及到中国的方方面面 , 我们怎么样在第一时间能够记录下最珍贵的东西 , 只能是发动群众来完成” 。
秦晓宇更在意的不是去“前线”拍摄 , 而是“在深处拍摄” 。 所谓“在深处” , 不是指环境、社会层面或者公共空间 , 而是指被遮蔽的空间 , 心理情感层面的空间 。 他把这次疫情分为两个空间:一个是公共空间 , 比如红区、方舱;但还有另一个巨大的私人空间 , “私人空间里头是一个可以摘下口罩的地方 , 是我们情感最直接表露的地方 , 这才我最想拍摄的” , 《余生一日》这种全民记录的方式可以深入地走进千家万户 , “他们自己在记录自己的生活 , 你能看到生活里的一切信息” 。
竹内亮:把看到的武汉传达给世界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拍摄的《好久不见 , 武汉》目前的网上的点击量超过了3000万次 , 并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 他说 , 自己当初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就是 , “想亲自去看看到底解封后的真实武汉是什么样的 , 我想把我亲身看到的武汉传达给全世界 。 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去掉很多外国人对武汉的偏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