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人就有一个在当“老板”:上海营商环境改革做对了什么

截至2019年底 , 上海全市的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50万家以上 , 相当于每10个人左右就有一个在当“老板” 。
7月27日 , 世界银行对外发布了《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下称《报告》) 。 《报告》援引上述数据 , 以表明随着中国营商环境改革的不断深入 , 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市场活力也不断提升 , 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查询发现 , 即使在疫情影响下 , 今年1~5月 , 上海的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累计户数和累计注册资本都实现正增长 。 其中 , 累计户数同比分别增长2.6%、2.3%、7.6%、2.6% , 累计注册资本同比分别增长5.6%、8.2%、6.4%、8.9%(资金金额) 。
对冲不确定性
当下 , 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 成为不少经济体的选择 。
《报告》中也称 ,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 , 营商环境改革也是推动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手段 。 中国政府认为 , 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推动创业 , 促进企业投资 , 引导私营部门的发展预期并向全球贸易伙伴发出信号 , 表明中国致力于推进市场经济并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决心 。 ”
大量的实证证据表明 , 2003~2020年期间 , 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3500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产生了积极的经济影响 。 有研究估计 , 平均而言 , 每一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能带来0.1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 。
世行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营商环境报告》 , 目前覆盖190个经济体 , 通过对10个指标的考察形成全球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排名 。 这10个指标分别是: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 。
“2018~2020年期间 , 中国在国家层面以及北京和上海进行了广泛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 改革力度史无前例 , ”世行在《报告》中表示 。
在全球营商环境的排名中 , 世行选取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来衡量中国的上述10个指标 。 以占了55%权重的上海为例 , 史无前例的改革力度 , 体现在连续三年 , 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上海开局之际的重点工作 。
2017年底 , 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 , 向全市发出营商环境再优化的总动员 。 2018 年 , 上海市推出营商环境改革1.0 版 , 提出了逾40项改革任务和政策以及20个线上政务处理系统 。 2019 年及 2020 年1月 , 上海市又相继推出了营商环境改革2.0 版和3.0版 , 共计涵盖188项改革任务和58项改革政策 。
世行称 , 中国人均GDP在2005~2018年间实现了年均8%以上的快速增长 , 但这主要归功于巨额公共投资、大量的劳动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出口 。 随着中国经济日渐成熟 , 营商环境监管方面的短板和限制会显得越来越突出 , 对中国先进城市来说尤其如此 。
史无前例的改革力度 , 推动中国从《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的第78位 , 升至《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的第31位 。 同时 , 中国连续两年被列入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
世行称 , 中国尤其在2018~2020年的营商环境报告中的进步显著 , 在此期间 , 绝大多数的指标都得到了改善 。 目前 , 中国在特定指标方面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 例如 , 在获得电力方面 , 中国已处于全球领先者行列 , 排名全球第12位;在合同执行方面 , 中国位列世界第六 。
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地方政策实验
对于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绩 , 世行表示主要归功于六个关键因素——高层领导对改革议程的重视、地方的政策试验、国内外知识交流、对改革议程的强大执行力及结果问责、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和电子政务服务的广泛运用 。
世行表示 , 在中国营商环境改革中 , 政府越来越意识到 , 改革应围绕私营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