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杂谈|临终前下令封锁消息,任命朱高炽为帝,朱棣班师途中病亡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 , 阿鲁台入侵开平、大同 , 朱棣召开廷议 , 命令边塞守将严阵以待 。 随后朱棣决定再次御驾亲征 , 这是朱棣第五次北伐 , 也是最后一次 。 朱棣命太子朱高炽监国 , 率军从北京出发 , 六月 , 明军前锋到达答兰纳木儿河 。
命张辅搜寻三百里内的地区 , 没有搜寻到敌军踪迹 , 随着时间拉长 , 粮草逐渐供给不济 , 无奈之下 , 朱棣下令班师回朝 。 多年征战的朱棣 , 此时已经力不从心 , 不论从精力、体力上 , 都大不如前 。 七月十六日 , 到达苍崖戍 , 朱棣身体不适;十七日到达榆木川 , 病情加重 , 并留下即位诏书 , 传位太子朱高炽;十八日朱棣病逝 , 终年六十五岁 。
由于朱棣是在班师途中去世 , 和在皇宫中去世不同 。 所谓人无头不走 , 鸟无头不飞 。 一旦军队失去首领 , 加之还在行军途中 , 可能还有敌人暗中窥视 , 后果不堪设想 。 如果被敌人知晓朱棣去世 , 可能会面临敌军偷袭 。 所以在朱棣去世后 , 杨荣继续命令该送饭的继续送饭 , 所有一切照旧 , 给人一种假象 , 这不仅是军队看 , 也是在演戏给敌人看 。
当然了 , 军队出兵在外 , 如果主帅突然阵亡 , 会对士气产生不利影响 , 况且朱棣还是皇帝 。 还有就是朱高煦与朱高燧也是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 , 一旦这兄弟二人知道皇帝去世 , 对朱高炽就皇帝位的影响很大 , 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悲剧 。
内阁大臣杨荣与大学士金幼孜临危不乱 , 他们商定计策 , 遵从朱棣的遗言 , 密不发丧 。 一方面由杨荣快马加鞭进京密报 , 一方面金幼孜为稳定军心 , 还和平常一样觐见皇上 。 而且一日三餐照例 , 军中一切如常进行 , 所有诏令都出自金幼孜手笔 , 其他人不知道军中发生了如此惊天大事 。
此时应该处于夏季 , 如果时间拖长 , 尸体必定也会腐烂变质 。 朱棣去世的消息只有少数几人知晓 , 不同于秦始皇 , 杨荣、金幼孜用锡融化后做成内棺 , 将朱棣尸体放入 。 如此严密的棺材 , 就算真的尸体腐化 , 臭味也传不出来 , 为了防止走漏消息 , 将制作棺椁的工匠灭口 。
太史杂谈|临终前下令封锁消息,任命朱高炽为帝,朱棣班师途中病亡
文章图片
杨荣骑马赶奔京城报丧 , 正在监国的朱高炽 , 没有想到接到父亲死亡的噩耗 。 不过经受如此打击的时刻 , 他还是非常清醒 , 当机立断 , 立刻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商量 。 首先下令加强京城的治安 , 其次 , 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 。
同时派心腹大太监王贵通马上去南京任镇守 , 把南京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 由于封闭了消息 , 朱高煦、朱高燧错过了叛乱机会 , 朱高炽才得以安全登基 。
太史杂谈|临终前下令封锁消息,任命朱高炽为帝,朱棣班师途中病亡
文章图片
前一阶段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 , 朱棣去世的桥段感动了很多人 , 被网友评价为“神来之笔” 。 剧里却没有正面表现出一个老人的临终 , 而是被替换成了一个浪漫又壮美的梦:一直病重在床的太子朱高炽突然看见征战在外一年多的父亲来到自己的床前 , 拿出一个青铜凤鸟送给儿子 , 只因为朱棣曾说过“每一次从战场上回来 , 都要给你带礼物” , 朱高炽病情好转并动情地说 , “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 天底下就没有什么难事” 。
但最终原来是大梦一场 , 朱棣转瞬消失 , 只留下一个青铜凤鸟扣 。 据历史记载 , 朱棣很在乎史学家对他的评论 , 他要无愧于江山 。 可能《大明风华》编剧和导演设计这样的桥段就是觉得朱棣在北伐去世 , 或许朱棣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与太子告别 , 想对自己的儿子说:“未来靠你了!”
太史杂谈|临终前下令封锁消息,任命朱高炽为帝,朱棣班师途中病亡
文章图片
史料记载:“成祖北征晏驾 。 高煦子瞻圻在北京 , 觇朝廷事驰报 , 一昼夜六七行 。 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 , 幸有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