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年产值前50的PoW代币,我们发现了这些有趣的现象( 二 )


本文插图
图3 年产值Top20币种的年产值占比情况
从图2和图3 , 我们可以看到市值Top20币种的总市值占PoW币种总市值的99.33% , 年产值Top20币种的总年产值的98.42% 。 这意味着将近90%的PoW项目其实没有充足的市场和参与者 , 甚至可能仅仅是开发者的一个“自嗨产物” , 不具备规模效应 , 生态十分脆弱 。 另外 , 还可以发现部分市值靠前的PoW币种 , 其年产值并不高 , 这是因为有一些PoW币种比如XVG , BTG , SC等 , 诞生时间较早 , 已经产出了大量的代币 , 其当前总量要远高于一些近两年诞生的新币种 。 这些币种可能已经经历多次减产 , 实际年产值低于一些新币种 , 如CKB , GRIN , BEAM , HNS等 。
针对挖矿来说 , 矿工更愿意聚集到年产值较高的币种上 , 因为它们能给矿工带来更多收益 。 我们发现年产值更高的币种 , 其实就是当下热度更高的项目 , 比较而言 , 市值反而对PoW币种影响较小 。
03 部分PoW币种转型PoW/PoS混合共识或其他共识
在汇总数据的过程中 ,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目前年产值Top20的PoW币种中有1个币种(DCR)采用PoW/PoS混合共识 , Top50币种中有8个币种(如BTM , HC , AION等)采用PoW/PoS混合共识 。 而PoW产出靠后的币种 , 有更多币种将共识从PoW转换为混合共识(如CLO , VEIL等) 。 还有一些PoW币种直接放弃PoW共识 , 完全转为PoS或DPoS共识(如CRW , XDNA等) 。 年产值越低的币种 , 越多选择采用PoW/PoS混合共识 , 甚至完全转为PoS共识 。
这是问什么呢?
年产值越高的PoW币种 , 越容易给它的矿工带来利润 , 从而聚集更多的参与者 , 它的社群基础就会更加坚实 , 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 给项目本身带来一定的正向激励 。 同时 , PoW币种的矿工越多 , 算力也越大 , 攻击者恶意破坏改币种网络的成本也越高 , 项目本身也就越安全 。
而年产值较低的币种 , 则刚好相反 , 矿工难以从这个币种获利 , 参与者就会减少 , 如果币种本身也没有好的社群基础和运营方案 , 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来维持自己的价值 , 它的币价也可能持续下跌 , 导致产值进一步下降 , 使项目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 同时 , 当参与网络维护的矿工越来越少时 , 这些失去算力保护的币种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安全危机之中:攻击者可能只需要很小的代价 , 就可以篡改币种网络的数据 , 破坏整个项目 。
我们发现 , 可能大部分产值较为靠后的币种都会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要么把项目做大 , 币价拉高 , 吸引更多矿工来维护网络;要么静静等待自身网络越来越脆弱 , 直至崩溃 。
虽然有一部分项目是发起者抱着实验甚至是游戏的心态开发的 , 开发者对项目的最终走向和运营并不关心 。 但还是有一部分项目的开发者和运营者 , 希望能破除这个魔咒 。
修改共识 , 成为一部分PoW项目求存的方法之一 。 较为常见的修改方案是将PoW共识修改为PoW/PoS混合共识 , 也有一部分币种直接放弃PoW共识采用PoS或DPoS或者其他共识方案 。 虽然有关PoW , PoS以及混合共识的安全性一直有争论 , 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混合共识或者PoS共识安全性并不比PoW更高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没有大量矿工参与PoW币种 , 其安全性和防攻击能力确实不如混合共识或PoS共识币种 。
当然 , 并不是所有币种都是因为年产值过低 , 参与网络维护的矿工过少而进行共识转型的 , 其中也有一部分币种是因为陷入了算力陷阱(机枪池攻击 , 大算力矿机攻击等)而使价值崩盘 , 最终走向衰落 。 有关详情博主会在新的文章中展开介绍 , 欢迎关注“闲话挖矿”微信公众号与我们讨论挖矿相关问题 , 闲话最新的文章也会第一时间在公众号进行推送 。
【研究年产值前50的PoW代币,我们发现了这些有趣的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