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二 )


从1937年开始 , 这些特设和常设师团在中国战场亟需轮休 , 因此日军大本营特设了15个临时师团 , 其中在关内战场的包含了15、17以及32-47这几个师团 , 这些师团组建的缘由本来就是临时性质(为主力部队轮休作) , 虽然这些部队的装备虽然比甲类的特设师团好 , 但是这些临时师团在后勤保障、兵员素质等方面还是较一些甲类师团有较大的区别 , 特别是在作战任务上 , 他们更多是被称“警备师团” 。
日军成立这种相对小型但火力较强的师团 , 目的其实很明确 , 一方面就是维持占领区的秩序 , 比如关内日军39年的华北方面军的作战序列中 , 就有35、36和37三个师团的影子 , 成立之初的首要目的就是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 , 和实施短程打击 。 它们执行短距离的攻击或“扫荡战”具有火力优势 , 但这类师团之所以称为“警备师团”其短板也很明显 , 那就是缺乏独立和长期作战任务 , 一旦进入僵持阶段 , 短板就会很快暴露 。
以1941年的上高战役为例 , 缺乏掩护的34师团(大阪师团)在的缺乏友军配合下 , 贸然对我军70军和74军发起进攻 , 被我军诱敌深入 , 进行合围 , 整个34师团虽然顽强抵抗 , 但也被打残 , 这也暴露出日军乙类警备师团的劣势
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文章图片
岩松义雄第一军(下辖36和37师团)
因此日军的乙类师团应该为15、17以及32-47此类的警备师团 , 这些部队和甲类部队相比虽然有差距 , 更多的是执行警备性质任务 。 但其作战能力还是在我军之上此类师团的战斗力约等于我军的苏械军(第5和74军) ,
第三级:丙丁类师团
日军深陷太平洋战场之后 , 很多中国战场上的甲类和乙类师团纷纷调往太平洋战场 , 为了达到维持占领区治安的目的 , 日军成立了很多“治安师团” , 这些治安师团很多都是从独立混成旅团编制而成 , 没有独立的联队或者大队级炮兵 , 一个师团仅仅8个大队 , 这些师团番号全部是60以后和120以后师团 , 包含管内第58-70师团 , 和菲律宾第100、102、103、105师团 。 这些师团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差得离谱 , 他们更多是作为占领区的治安工作 , 但随着太平洋上兵员紧张 , 很多士兵被抽调到太平洋各个岛上 , 新补充的新兵都是一些普没经过训练的普通人 , 在抗战末期 , 在山东的第59师团部分新兵甚至窝囊的跑到老百姓家里当长工的现象 。
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
文章图片
衡阳保卫战中进攻的68师团(丙类师团)
雨田君说
【雨田观史海事|日军师团番号变化史: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是王牌精锐】日军的师团虽然有的时候外号听起来吓人 , 在一些报道中说他们战力强盛 , 但其实也是要看番号的 , 数字越靠前的番号 , 战斗力越强 , 这些师团的初期战斗力甚至可以和欧美等同 , 但因为战线的拉大 , 以及太平洋上的节节败退 , 日军师团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直线下降 , 到了抗战结束前 , 在关内的普通日军师团甚至和普通的国军美械师等同 , 装备水平甚至还不如驻印军强……因此不是所有的骑白马的都是唐僧 , 也不是所有叫师团的都叫精锐日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