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国换挡!中国不缺能赚快钱的公司,缺的是能吃苦的公司( 二 )


2
阿里的另一种商业哲学
对于做娱乐化内容的公司而言 , 平台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意味着它们潜在的收入来源 。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 , 表面上"中立"的技术正在疯狂地蚕食着用户 , 在技术狂人的商业模型里 , 每一个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可以被商业化收割 。
和这些表面上热闹的新兴公司相比 , 像阿里这样的"老派"企业 , 对"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 从创业伊始 , 阿里巴巴就树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 平台就是要帮助普通人获得更多的机会 。
更直接地说 , 像阿里这样的"老派"公司有着更突出的理想主义色彩 , 在他们看来 , 技术不是"中立"的 , 而是要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 。
2020年1月25日 , 大年初一 。 阿里巴巴宣布了"驰援武汉"的系列措施 , 成为第一家推出系统化抗疫举措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 随后 , 阿里又推出了"0账期"等一系列帮助平台中小商家的措施 , 并在4月初时隔11年重启"春雷计划" , 重点帮助中小企业、外贸工厂和产业带商家恢复增长 。
阿里|大国换挡!中国不缺能赚快钱的公司,缺的是能吃苦的公司
文章图片

2月6日 , 淘宝率先启动"爱心助农" , 推动商家通过直播方式助农带货
阿里的逻辑非常简单 , 互联网从来不应该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 。 只有让平台上的客户和商家都赚钱 , 平台才有希望 。 平台不能做用户的收割者 , 而是要和生态伙伴共同成长 。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的测算 , 截至2019年年底 , 阿里巴巴生态带动就业的规模达到4976万人 。 对于阿里而言 , "人"不是用来收割的一个个数字 , 而是在平台助力下创造财富的主体 。
3
中国需要能"吃苦"的公司
要做一个服务上千万商家 , 带动几千万就业的平台 , 比做一个有几亿活跃用户的纯互联网应用 , 要难得多 。 别的不说 , 阿里光是在数据上的投入 , 就十分惊人 。
阿里云是中国最大的公有云平台 , 它的诞生 , 源于淘宝天猫作为商业平台的巨大数据需求 。
不同于腾讯占据的游戏赛道 , 阿里做电商挣的从来都是辛苦钱 。 到2012年 , 阿里一年的收入还不到腾讯一个季度 , 而阿里决定要做云计算的2009年 , 淘宝的电商业务才刚刚实现全年打平 。
那时候 , 竞争对手都觉得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 , 但马云坚持要做:每年对云计算投入10个亿 , 连续投10年 。
做云计算 , 去IOE ,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个相当艰难的决定 。 当时的阿里是Oracle(甲骨文)在全球最大的客户 , 每年的IOE(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采购规模巨大 , 买得对应企业的对口销售年年加薪升职 。 去IOE意味着一切要"从零开始" 。
时任阿里云负责人王坚曾回忆道 , 研发期间 , 开发工程师半夜起床处理线上故障 , 成了家常便饭 。 有的工程师 , 把孩子的笑声录制成手机铃声 , 还有同事两百多天内起夜将近三百次 。 "现在阿里云的成就是工程师拿命换来的" , 王坚说 。
阿里|大国换挡!中国不缺能赚快钱的公司,缺的是能吃苦的公司
文章图片

最初的阿里云整整4年没有业绩 , 饱受非议 , 最困难时候80%工程师离职 , 王坚在年会上委屈到失声痛哭
2019年10月 , 阿里自主研发的数据库OceanBase打破了数据库基准性能测试的世界纪录 , 成绩是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的两倍 。 OceanBase击败的正是甲骨文 , 半年前 , 甲骨文中国大规模裁员 , 标志着IOE时代的黯然落幕 。
这距离阿里开始做云计算 , 正好整整十年 。
十年磨一剑 , 阿里不仅通过云这个平台解决了自身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问题 , 更作为全球第三大云计算平台 , 将数字化能力向全社会开放出来 。 今年6月 , 阿里云数据库负责人李飞飞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公布了今年的"小目标":帮1000家企业'去O' , 完成10000套传统数据仓库上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