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章大视野|为何还要将数万百姓逼入死地?,刘备以仁德爱民为本

近来读《三国演义》 , 突然间发现一件很反常理的事情 , 说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
我们知道 , 《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刘备、孙权有着十分清晰的定位:曹操虽有谋略 , 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奸臣形象;孙权则是妥妥的官二代继承父兄江东之基业 , 开局难度是最低的;刘备则是落魄皇族 , 一直举着两杆大旗 , 一匡扶汉室 , 一是仁德爱民 , 故而在三人之中 , 刘备可以说有着最完美的人设 , 也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明君的标板 。 不过 , 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 , 刘备携民渡江之举 , 不仅说不上爱民 , 反而是将数万百姓逼入了火坑之中了 。
小文章大视野|为何还要将数万百姓逼入死地?,刘备以仁德爱民为本
文章图片
话说那是官渡之战后 , 刘备南下依附刘表 , 在卧龙岗三顾茅庐 , 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在新野小城击败夏侯惇十万大军 , 惹怒了远在许都的曹操 。 曹操倾北地之兵五十万 , 直下江南 , 先灭刘备 , 再平荆襄 , 后灭孙权 , 意图一统天下 , 再造寰宇 。
曹操的如意算盘打得响 , 刘备这边却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诸葛亮故技重施 , 将刘备军主力调出新野 , 在城外埋伏 。 而不知实情的曹仁则引军进入了这座空城 , 正在埋锅造饭 , 准备休息时 , 被诸葛亮一把大火烧的是丢盔弃甲 , 溃不成军 。 新野被烧 , 阖城百姓无所安身 , 故而跟随刘备来到了樊城避难 。 曹军在新野吃亏之后 , 并不罢休 , 继续向樊城逼近 。
在当时的情况下 , 樊城数千兵马 , 定然是难以抵挡曹操数十万大军的 。 刘备诸葛亮商量之后决定先到襄阳 , 再想应对之策 。 这时候 , 刘备说了一句:“奈百姓相随许久 , 安忍弃之?”就是说新野樊城的百姓跟随自己的时间很长了 , 不忍心抛弃他们 , 而诸葛亮呢 , 给出的建议是贴布告 , 告诉两县百姓 , 想要继续跟随刘皇叔的 , 便随军一起走 。
小文章大视野|为何还要将数万百姓逼入死地?,刘备以仁德爱民为本
文章图片
这一点就很值得琢磨了 。 当时正是大军对峙 , 兵荒马乱之时 。 普通百姓呆在有城墙保护的城池中安全还得不到保障 , 怎么还要他们随军前行 , 这能说是爱民么?新野一战 , 虽说诸葛亮用计击败了曹仁 , 但是也毁了新野百姓安身之所 , 好不容易来到樊城 , 本来就地安置才是最好的办法 , 就为了一句“百姓跟随许久 , 不忍弃之” , 便将数万百姓哄出城外 , 暴露于荒野之中 。 仁德爱民 , 果真如此么?
当然 , 也有朋友会问 , 刘备也许是担心曹操屠城 , 这才让百姓随军前行的 。 这一点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 , 但是却经不起推敲 。 曹操南征之前 , 听从了手下谋士的建议 , 为了展现自己爱民止杀的理念 , 还特意派徐庶劝降刘备 。 再者 , 曹操虽然多疑狡诈 , 但却不是暴虐嗜杀之人 。 他征战多年 , 也只是在为报父仇 , 讨伐徐州时 , 才有过屠城之举 。 现在大军倾国而出 , 征讨南境 , 最好的办法便是在征伐的同时 , 显示自己的仁德和爱民之心 , 赢得江南百姓的拥护 , 那么刘备孙权等人 , 说不得就能不战自溃了 。 所以 , 曹操是绝对不会轻易屠戮城中百姓的 。
小文章大视野|为何还要将数万百姓逼入死地?,刘备以仁德爱民为本
文章图片
从这里来看 , 刘备携民渡江 , 简直就是新野、樊城二县百姓的噩梦 。 军民混杂在一起 , 又是在野外 , 为曹军所误杀的百姓不在少数 , 数万百姓到最后十不存一 , 推其罪魁祸首 , 必是仁德的刘备 。 而刘备 , 在这里反而却成了爱民的典范 , 这不得不说是绝大的讽刺 。
【小文章大视野|为何还要将数万百姓逼入死地?,刘备以仁德爱民为本】自古以来 , 多少英雄豪杰埋骨于黄沙之中 , 繁华尽处 , 不过是过眼云烟 。 天下虽然几多更替 , 但是基本的民心人心不会变 , 故而都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 。 刘备仁德之名自其起事之时起便伴随左右 , 但是在火烧新野 , 携民渡江之时 , 也便只有这个爱民的虚名罢了 。 (全文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