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别用“人脉”吓唬90后:下个探探就能认识100个精英( 三 )


社交产品能否在自己的功能领域下 , 最大程度拓展人的存在感边界 , 往往意味着一个社交产品的体感和所谓“护城河” 。
【新的社交观念正在兴起】
对大多数人来说 , 社交软件上的交流 , 是把现实中的社交门槛降低 。 通过社交平台 , 表达自己的成本远低于在现实中找到合适的人倾诉的成本 , 不需要看社会阶层、家世背景 , 仅凭借颜值、兴趣、性格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 , 反而更加自由 。
基于此 , 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交友逻辑被“改写” , 社交关系被更迭 , 一种更适合现代年轻人的交友观念正在破土而出 。
一是 , 不想在社交软件上和熟人“见面” 。
周晨下载探探已经超过两年 , 一直和一位探探好友保持联系 , 偶尔会撸串吃饭 。 周晨笃定自己的交友观念:“不要在现实世界中和网上认识的人见面”这个观念已经太古老了 , 到我们现在这样的情况 , 已经变成“不要在网上和现实世界中认识的人见面” 。
选择下载探探 , 因为它远离通讯录 , 独特的算法推荐让你和我就是面对面也不一定能在探探上互相看见 , 这里边隐藏着彼此对交友喜好的逻辑推理 , 并不仅仅依靠地理位置来匹配;而且 , 探探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做得非常好 , 即便你知道我的ID , 对不起 , 你仍然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在探探平台上搜索到我的痕迹 。
二是 , “松圈主义”让社交更轻松 , 让有些故事轻松开始 , 也让有些故事轻松结束 。
越来越多的人 , 对工作、亲友等熟人关系链之外的社交关系呈现出“松圈主义”倾向 , 即爱好多元又不受拘束 , 在“轻松交友”和“深度沟通”中自由切换 。
此前 , 一项名为“90后文化检测”的调查显示 , 90后在社会关系的处理上遵循这样的原则:对社交圈子既不亲近 , 也不疏离 , 他们懂得与圈子保持关系的重要性 , 也很会组建圈子 , 以获得更多资源 , 同时又绝不接受圈子的束缚 。 而探探这类社交软件则深谙此道 , 用户可以在建立匹配和解除关系中轻松面对 。
三是 , 交友观念由自我定义 , 打乱“差序格局”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提出过“差序格局”的概念 , 区别于西方社会 , 每个中国人都像投入水中的石子 , 以自己为中心自内向外形成一圈圈越来越淡的波纹 , 这种波纹就是强弱不同的关系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情关系 。
但随着社交软件的崛起 , 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波纹”被打散 。 身在一线城市的白领 , 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和远在浙江小镇的青年很容易的建立关联 , 随着交流的深入 , 很可能会超越现实中的朋友关系 , 而更了解彼此 。
【结 语 】
探探上有个小功能 , 在开通后可以看到“谁喜欢了我” , 很多用过这个功能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 就是想看看谁喜欢了自己 。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那种女生的小小虚荣心 , 真的很奇妙 , 就是很想看看喜欢我的人是个什么样子 。 ”其实她不知道 , 很多男性用户同样有这个感觉 。
试想 , 一个素未谋面的人 , 因为你的照片、资料、动态信息等 , 那些你留在社交平台的痕迹 , 对你产生好感 , 发出一个“超级喜欢” , 进而建立连接可以交流 , 原本就是一件蕴藏着某种缘分的邂逅 。 这背后固然有大数据算法的推动 , 但仍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吸引 。 毕竟 , 要双方彼此都“喜欢” , 这种关联才会建立 。
在现实生活中某种逼仄的压力下 , 人们需要“更精致、更舒服、更自然”的社交平台 , 一款真正的“绿色纯净版”社交软件 , 来延续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 让原本平凡的生活填满乐趣和惊喜 。
有些故事永远是经典 , 即便你可能知道故事的结尾 , 但你仍然想听这个故事 , 这大概就是社交的魅力 。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 , 识风云人物 , 读韬略传奇 。
版权所有 , 禁止私自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