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冲锋时,机枪就在身后进行射击,真不怕打中自己人?
军迷朋友都也喜欢看战争片 , 经常会在影片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战斗中 , 一方军队发起进攻 , 士兵们向前冲锋时 , 总会有几挺轻重机枪猛烈开火 , 担任掩护士兵冲锋的任务 。 一般人看看只是觉得热闹也就罢了 , 可是有些有心的朋友 , 却会由此萌生一个疑问:"这些机枪在士兵身后这样猛烈的射击 , 难道不会伤及前面的己方士兵吗?"
文章图片
战场上情况复杂多变、混乱不堪 , 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 这种误伤也是时常会有的 。 听了这么一说 , 一些朋友大概会惊诧:"那怎么行 , 那样谁还敢再冲锋陷阵了!?没有见到敌人呢 , 先被自己人从背后打死 , 太屈辱了!"其实大可不必过度担忧 ,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很少发生的 , 因为军事战术上是有办法避免这种误伤现象出现的 。
文章图片
首先 , 任何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 都会经常进行各种战术演练的 , 士兵冲锋并非一窝蜂毫无章法的乱冲乱撞 , 而是有队形、有互动的次第冲锋 。 总是一部分士兵卧倒射击掩护 , 另一部分士兵冲锋 , 而后反转角色 , 冲锋的卧倒掩护 , 卧倒的发起冲锋 , 交替进行 。 所以冲锋队形是非常有次序的 , 并非到处人头攒动的"人海战术" , 留给机枪手就有足够的空间 。
而且越临近敌方阵地 , 冲锋的士兵都很少再持站立姿态 , 而是匍匐前进的姿态 , 这样就不会干扰阻挡身后掩护机枪的射击 。 其次 , 机枪手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 除了对武器操作的熟练和射击技巧的训练外 , 一名合格的机枪手 , 其实和一名优秀狙击手一样 , 是必须具备选择最佳有利地形的能力 , 而不是随随便便在哪里架起机枪就可以"突突突"的 。
文章图片
一般冲锋的时候 , 机枪会选择地势较高处作为火力点 , 这样不仅视野开阔 , 而且不会对自己一方士兵造成误伤 。 除此外 , 机枪手还会选择冲锋队形的两翼作为射击位 。 这样机枪的射击面就可以避开冲锋队形了 。
文章图片
冲锋时刻 , 掩护的机枪主要任务是压制敌方火力点 , 所以射击也非扇面扫射 , 而是点、线式射击 , 这和担任阻击敌军时放开了四面扫射是极为不同的 。 所以 , 机枪和冲锋的士兵都是有各自战术 , 能够有效规避相互误伤的 。
但是 , 战斗毕竟是非常激烈和混乱的 , 更多战场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 还难像战术演练时那样"泾渭分明""有条不紊"的进行 , 难免打着打着就呈现"胶着状态" , 冲锋士兵乱哄哄挡住机枪视野的场面也在所难免 。 这个时候 , 就是考验一名机枪手技术和良心的重要时刻了 。 技术高超的机枪手 , 这个时刻就会采用一种非常的射击技巧——"超越式射击" 。
文章图片
何为超越式射击 , 这是一种非常高难度的射击技术 , 特征就是不再是平射 , 而采用一定仰角的"抛物线式射击" 。 就如同古代弓箭手一样 , 无论弓箭还是枪械 , 平射都是精度和可操作性最好的 , 但是弓箭的射程是很短的 , 能够平射取敌性命的射程更短 , 所以大多数时刻 , 弓箭手必须抬高仰角 , 将箭镞以抛物线轨迹射向敌人 。 这就非常难以把握准确度 , 必须长期训练才能磨炼出一种"直觉力" , 凭这种直觉而非"三点一线"式的瞄准 , 将箭镞以抛物线轨迹发射出去而能射中敌人 。
文章图片
"超越式射击"也是这种模式 , 抬高仰角 , 就能避开前方己方士兵 , 而将子弹以抛物线轨迹射向敌人 。 这也需要专门的训练 , 另外也必须在射击的开始阶段 , 进行一下"试射" , 根据子弹落点判明应该采取的角度 。 就像园丁用水枪浇花一样 , 先调适一下 , 把握住了水柱落点以后 , 就可以精准的随意仰射了 , 也可以轻松做到能想浇哪一株浇哪一株 。
苏联双管高炮 , 用在平射对付地面人员 , 效率比机枪还高
文章图片
ZU-23-2高射炮诞生之后 , 就以可靠的性能及强大的火力服役至今 , 到现在的一些地区冲突中 , 仍然能看到它的身影 , 这款服役了60多年的火炮为何能经久不衰呢?
ZU-23-2高射炮机炮为两门2A1423毫米高射机炮 , 这两门机炮安装在一台小型的拖车上 , 因此整个火炮系统的重量就达到了0.95吨 , 这就意味着这门火炮如果单单采用人工搬运的话会很困难 , 得益于小型拖车的配置 , ZU-23-2高射炮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作战车辆拖曳转移 。
一般情况下在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军队中大都是使用GAZ-66四轮驱动卡车和GAZ-69四轮驱动轻型卡车进行牵引转移 , 当然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卡车车厢内使用 , 在现代的地区冲突中 , 也经常看到安装在卡车车厢内的ZU-23-2高射炮 。
文章图片
在发射的时候 , 可以将拖车转换成固定炮架的状态来进行射击 , 只需要将车轮移到一边 , 外翻变成水平的位置 , 将炮架上的三个千斤顶放下把底座顶起 。 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自由射击了 , 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大大地增加火炮的稳定性 , 对于射击时的精度和跟踪速度都有不少的促进效果 。 并且转换过程很方便 , 只需要30秒就可以从行军状态下完成准备射击状态 。
主武器是两门2A1423mm87.3倍径机炮 , 炮管长度为2008mm , 在行军状态下 , 整个火炮长度为4570毫米、宽2880毫米、高1220毫米 。
双管火炮的前端设计有圆柱形消焰器 , 并不是喇叭形状 , 这种圆柱形消焰器的内截面积大 , 因而能让燃气能充分膨胀 , 让燃气温度快速降低增加消焰的能力 , 并且在底部还开有向后的通气道而不是在侧面开口 , 这样做是因为双管的配置 , 因为在侧面开口的话就会造成双炮管上的2个消焰器排出的气流相互干扰 , 从而影响射击精度 。
文章图片
这种方法在后来中国85式25mm双管高炮中也采用 , 但是它的缺点是容易点燃消焰器筒内的混合气体 , 从而增大初次焰 , 所以消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 在射击的时候依然能看到很明显的火焰 。
在炮管上 , 还设计了上方有提把 , 在炮管上设计提把的原因只有一个 , 那就是方便迅速更换炮管 , 因为2A1423mm机炮很容易过热 , 在每根炮管发射了100发的时候 , 它就会变得过热 , 这个时候就需要快速更换备用炮管继续射击 , 好在每门机炮都配备有两根替换炮管 , 因此可以循环更换射击 , 保证火力输出 。
文章图片
其弹药为23×152毫米B苏联口径机炮炮弹 , 这种炮弹跟二战时期的伏尔柯夫-雅尔雪夫VYa-23航空机炮是类似的 , 只不过在材料和火药配料上有所不同 , ZU-23-2式高射炮的炮弹为钢制的弹壳 , VYa-23航空机炮的炮弹是铜制的 , 可以从这点来区分 。
ZU-23-2式高射炮所发射的23×152毫米B弹药分为不同的种类 , 分别是穿甲燃烧弹、高爆弹、高爆曳光弹和脱壳穿甲曳光弹 , 在发射穿甲燃烧弹的时候能在1000米的范围内 , 贯穿10毫米厚度的轧压均质装甲 , 而发射脱壳穿甲曳光弹的时候 , 能在1000米的范围内 , 贯穿28毫米厚的轧压均质装甲 。
炮弹通过弹链输送到炮膛内 , 弹链安装在两个容量各为50发的弹箱内 , 每个弹箱位于两门机炮的侧部 , 分别为各自的机炮提供弹药 。
文章图片
火炮的供弹、击发、退壳动作全部都是采用的自动方式 , 因而在发射的时候能实现相当高的射速 , 两个炮管循环射击能实现最大2000发每分钟的理论射速 。
当然在实际情况下会受到枪管过热和供弹系统的限制 , 实际射速会有所降低 , 但是也达到了400发每分钟的射速了 , 在高射的时候有效射高为2000米 , 而平射的时候有效射程能达到2500米 , 所以无论是对于直升机、攻击机等空中目标还是地面装甲车辆都可以实现火力打击 。
在对付空中目标的时候 , 其瞄准机构是由ZAP-23光学机械瞄准具的协助下 , 射手在将目标数据输入之后进行手动瞄准和射击的 , 而对于地面目标则是采用T-3直管望远镜进行瞄准射击 , 这个实力在当年服役的时候还是有比较大的效果的 , 但是放在如今自动火控系统面前 , 是显得落后不少 。
文章图片
ZU-23-2火炮诞生之后 , 一共生产了超过14万门 , 因为越野机动性能较好 , 火力大 , 价格便宜、容易操作的优势 , 被超过20多个国家的军队所采用 , 并衍生出了四管的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 , 这款四发自行高炮我们在第476期的时候有做过详细的介绍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此期内容 。
目前的一些国家除了对付直升机或者是低飞的固定翼近距支援攻击机之外 , 还用在一个特别的地方 , 那就是调为平射模式 , 用于攻击集群步兵和迫近的装甲车辆 , 还安装在装甲车、卡车和步战车上 , 堪称是战场上的多面手 。
高射炮的巅峰之作 , 英国采用弹鼓供弹的127毫米高炮 , 96发每分钟
文章图片
作为老牌强国 , 英国在火炮技术方面造诣颇深 , 近代一两百年里出现了无数的经典火炮 。 二战不仅是火炮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 , 同样也是飞机技术改革的重要节点 , 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喷气式发动机走向成熟 , 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活塞发动机 , 战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不可同日而语 , 二战中的高射炮已经对喷气式战机无能为力 。
文章图片
当时世界各国都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技术进行防空作战 , 二战末期德国率先进行了地空导弹的研制 , 并且个别型号已经趋于成熟 , 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 地空导弹不仅精度差 , 而且导弹和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尺寸庞大 , 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被打击的目标 , 因此还无法顺利走进军队 。 真正值得依赖的还是传统的大口径高射炮 。
文章图片
新的形势下 , 传统高炮的射速和炮口机动性已经跟不上喷气式战机 , 必须想办法提升射速和炮口调整速度 , 上世纪50年代初英国提出了“绿色钉锤”计划 , 旨在打造一款超级大口径高射炮 。
【士兵冲锋时,机枪就在身后进行射击,真不怕打中自己人?】经过探讨 , 新式高射炮口径被定位为127毫米 , 这样炮弹能够打得足够高;为了提升射速 , 传统的装填方式被舍弃 , 改为弹鼓供弹 , 每个弹鼓可装弹14发 , 用电机驱动 , 配以自动装弹机 , 火炮理论最大射速达96发每分钟 , 对于这样一款大口径高炮来说几乎到了极限 。
文章图片
虽然开炮一时爽 , 但是装弹累死人 , 28发炮弹经不起几个点射就会被打光 , 此时就需要用配套的小型起重机将空弹鼓吊下来 , 再把满装弹鼓吊起来安装上去 , 就算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也需要10~15分钟完成 , 而且还需要另外的士兵给空弹鼓手动装弹 , 这个活可不轻松 。
文章图片
光有一门好炮可不行 , 设计师为它设计了一座重型6轮炮架 , 这样才能满足火炮的方向调整和射击时巨大的后坐力 , 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尺寸和重量 , 一般的拖车还真没办法伺候它 。
该炮另一个亮点就是将火炮、雷达和计算机结合起来 , 形成一套高度自动化的火控系统 , 高炮的开火只需要一名士兵即可 。 要想伺候好这套系统同样困难 , 正常情况下高炮配备两辆拖车 , 分别拖曳高炮和弹药 , 作战时分别向火炮和火控系统供电 。
文章图片
1957年英国终止了“绿色钉锤”计划 , 首先因为高炮反击喷气式战机作用已经很低了 , 英国确立了以空军配合雷达歼敌于百里之外的防空方案 , 比起高射炮而言其可行性和灵活性要高得多;其次是导弹技术的进步 , 50年代中后期防空导弹已经日趋成熟 , 如美国的“黄铜骑士”地空导弹 , 导弹技术还催生出空地导弹技术的发展 , 战机具备了远距离空袭目标的技术 , 高射炮只能对空兴叹 。
虽然大口径高射炮已经没落 , 但是直升机的发展让中小口径高射炮得以延续 , “绿色钉锤”的火控技术为日后小口径高炮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
推荐阅读
- 科学探索|为什么科学会在需要时让我们失望?
- IT|研究概述新冠患者何时传染性最强
- 微观青岛|青岛三浴,独享隐匿于山海间的时光
- 四川绵竹民警连夜在外抗洪 返回时派出所被洪水淹没
- B社喜加一!《雷神之锤3》限时领取 截止8月21日
- 绿色可循环包装好处多,为啥收快递时却遇不到?
- 以色列_时政|阿联酋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后,巴勒斯坦人焚烧阿联酋王储照片
- 相处时间越久,越让人心生欢喜的星座
- 推荐|北京丰台一处自来水井发生“井喷”,多方联动,不到一小时修好
- 赵继伟一条微博,马丁内斯成为辽宁输球的背锅侠!临时工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