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国产火星车安装四块太阳能电池板,背后是核能与太阳能的抉择( 三 )


嫦娥三号探测器航天强国美国在使用同位素温差电池进行太空探索方面具有先期优势和丰富经验 , 已在多颗探测器上安装核电池 , 最大电力输出功率从几瓦特到几百瓦特不等 , 而且质量只有几十千克 。
固然核电池具有众多优势 , 但是较低的电能转换效率和较高的技术壁垒 , 已然成为其广泛应用的“绊脚石” 。
首先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燃料稀缺 。 虽然地球上已发现近一千五百多种放射性同位素 , 但真正能用于同位素电池的却寥寥无几 , 只有钚238、锶90、钴60、铯137等十多种 , 而真正使用的也只有钚238、锶90两种 , 冥冥之中决定了核电池的命运 。
其次是较高的技术壁垒和造价 。 钚238是高度放射性物质 , 除了会对人与自然产生巨大危害 , 衰变释放出的高能粒子会对晶体结构造成不可逆损伤 , 也就是温差电池的核心——换能器 。 得益于纳米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发展 , 此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 我国也自主研发出属于中国的核电池 , 并成功安装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上 , 但相比于成熟的太阳能发电 , 仍然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 , 尤其是在距离遥远、环境恶劣的火星 。
技术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 高昂的造价已然摆在面前 。 从同位素到材料 , 再到防护 , 每一部分都是烧钱的“玩意儿” , 而且稍有差池 , 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 纵然是NASA , 也不敢轻易的在火星车上使用温差电池 , 迄今为止 , 也只有好奇号使用的是238温差电池 , 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工程造价 , 属实承受不起 。
万事开头难 , 稳扎稳打求突破虽然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 但对地外行星的探测仍属首次 , 注定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 中国首辆火星车90天的设计使用寿命足以为中国敲开火星之门 , 初次造访 , 积累经验 。
如若贸然使用核电池 , 无疑会加大技术难度 , 增加不确定性 , 现阶段的中国航天事业 , 正是需要稳步前进之时 , 任何一次小失误都将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 另外 , 此次火星探测器降落区域纬度低 , 太阳光照较为充足 , 90天的设计使用寿命下 , 太阳能已足以保证能量供应 。
常规能源和核能 , 没有孰优孰劣 , 在合适的时间选用合适的能源最为重要 。 无论科学技术的发展 , 还是太空探索的深入 , 都需要稳扎稳打 , 实事求是 。 虽然中美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 但在追赶路上的中国 , 最值得“伟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