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儿|《穿越火线》找到电竞味儿了吗?( 二 )


文章图片
电竞玩家主要以年轻男性群体为主,这对于影视剧而言,只赢得这一部分观众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在保持电竞本身专业内容的描绘外,吸引更多的受众,多元化是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这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
于是《穿越火线》在着力描绘电竞本身的同时,选择讨巧地融入了当下市场喜欢的双线叙事模式,让肖枫身处在2008年,路小北则在2019年,以加快叙事节奏,并时不时加入一些喜剧与悬疑元素,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但不难发现,《穿越火线》在对这些内容进行处理时却是欠打磨的,稍显生硬。
比如,为了能够制造该剧的喜感,第一集便让肖枫上演了一出自行车撞上大卡车,并巧合地撞到了前女友结婚的场景,虽然乔欣饰演的前女友误以为肖枫特意抢婚,并不停冒出一句句自做多情金句,让观众体会到了幽默,同时,也通过揭示两人分手原因来突出当时大众对于电竞是“不务正业”的态度,但是这样撞车且正好撞见前女友结婚的剧情设计却有些老套,有一种强行怼话题的无力感。
 味儿|《穿越火线》找到电竞味儿了吗?
文章图片
在刻画路小北这条线时,该剧更多的将路小北喜欢电竞的笔墨放在了想要完成哥哥的遗愿上,试图通过“穿越时空”让哥哥起死回生,但最终还是绝望的剧情设定,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煽情的目的,但也让不少观众觉得生硬老套。这也让本该由电竞本身激发出来的燃情与奥林匹克精神也并没有在《穿越火线》中突显出来,因此让不少观众觉得,在画面外非游戏迷感受不到电竞本身带来的青春和热血。
在一定程度上,《穿越火线》让CF玩家买单的更多的是因为情怀使然,而非游戏类观众更多的被人物的曲折经历吸引,不是真正的电竞精神。
此刻,电竞剧的变化与天生的困境都在《穿越火线》中体现出来了,而该剧的表现既有惊喜也有不足。同以往相比,《穿越火线》放弃了惯用的恋爱元素,将主要笔墨放在了电竞本身,让电竞剧的标签坐的更实了,这让观众意外,让该剧获得了超预期的热度与评价。
但与此同时,随着电竞剧的进一步发展,这类剧本身面临“如何打破受众圈层”的困境也愈发明显,而在这一点上,虽然《穿越火线》注意到了,并通过多元素的结合争取到了更多受众的关注,但根据已露面的内容来看,《穿越火线》在多元素结合的处理上是有些吃力和牵强的。
土壤差异悬殊,国内游戏影视化发展缓慢
《穿越火线》就目前的口碑和热度再次证明,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改变,电竞剧从小众状态开始走向大众视野,影视化也逐渐成为剧集市场一块深耕梯田。但由于土壤环境的差异,中外在游戏影视化上还有着不小距离和差异。
依托于巨大的玩家群体,好莱坞在游戏影视化已经发展了20多年,观众熟知的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就有《生化危机》《古墓丽影》《刺客信条》《魔兽》等。
 味儿|《穿越火线》找到电竞味儿了吗?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从《头号玩家》这类电影也可窥见,国外已经通过最先进的技术达到游戏与电影融合,进一步探索两者的边界,这种超前的技术和意识是国内尚未匹敌的。2016年,PC端游《魔兽世界》改编的电影《魔兽》凭借着粉丝的深厚情怀不仅取得了4.33亿美元的好成绩,同时也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各大游戏厂商以及腾讯、网易这类拥有游戏产品的公司开始规划游戏影视化改编战略。
相比之下,国内游戏影视化进程相对缓慢和保守。
国内游戏影视化是电视剧先行,观众较为熟知的有《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轩辕剑》等。因为仙侠游戏基于中国侠客文化,所以国内观众对于其辨识度和接受度就更高。
其次,这类游戏往往本身就有清晰的故事线和人物设计,从剧作角度来说,改编的难度较小,并且大多数仙侠题材的剧集还是在借用游戏的外壳讲述男女主角的情爱故事。
相比之下,《穿越火线》在网剧这个赛道上充分展现了它的优势,没有剧情依托让它天然有了重塑故事的先天条件,它深挖现实主题,抓住穿越火线这款游戏给玩家的时代共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因而有了不错的效果,突破了此前游戏改编电视剧的短板。
 味儿|《穿越火线》找到电竞味儿了吗?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国外游戏影视化的基础在于世界观架构完善,而国内游戏影视化作为萌芽才刚刚起步,对于宏大世界观并不好把握。面对这一问题,《穿越火线》也根据目前剧集市场的风向标,以“人”为核心,多展现人物身上的真情实感,来弥补本身游戏界世界观的不足,根据现有的市场环境,《穿越火线》找到了一条将电竞和人物紧紧贴合的方式。
总体而言,国内游戏影视化土壤尚未完全耕耘。在此环境下,电竞剧《穿越火线》能够克服原本游戏剧情上的弱项,独立建立新的故事架构,在此基础上深化“青春励志”的主题,实现了游戏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而其游戏场景大胆的实景拍摄,高度还原游戏中的爆破场面与扫射场景都极大程度上丰富和提升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但就一些剧情上的细节仍需打磨。
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或许国内也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更多高水准的游戏影视化作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