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凭什么在城濮一战成名?他没忘外交战和情报战,心怀恐惧的晋文公

城濮之战 , 晋胜楚败 。 楚国北侵中原之图受挫;晋文公一战而霸 , 荣登春秋霸主之位 。
事实上 , 在战前 , 晋文公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能战胜楚国 。 他战前的态度即是明证——战战兢兢、戒慎恐惧 , 有“齐、秦未可 , 若之何?”的担忧 。
其实 , 齐、秦这两个大国在战前并无参战意愿 , 晋国几乎是孤军奋战 , 虽有宋国的支持 , 但面对气势如虹的楚国 , 势力仍显薄弱 。 《国语》中也记载 , 晋文公忧心地说道:
“宋国告急 , 如果不去救援 , 那么他们就会和我们断交 。 ”“我想与楚国作战 , 可是齐国、秦国不想帮我 , 我可怎么办啊?”由此可见 , 齐、秦的支持与否 , 对晋文公的心理有相当大的影响 。
晋文公的“梦魇”城濮之战前 , 楚军声势浩大 , 他们的兵力胜过晋军 。
楚国悍将子玉已有领兵 , 楚成王虽仅给东宫、西广、若敖之六卒 , 但楚尚有陈、蔡、郑、许等国的军队加入!论实力 , 楚国可谓明显占据上风 。
玲珑文史|凭什么在城濮一战成名?他没忘外交战和情报战,心怀恐惧的晋文公
文章图片
楚成王剧照
此时 , 齐、秦两国尚存观望态度 , 并无意参战 , 晋文公忧虑“寡不敌众” , 战前问狐偃如何应战 , 在《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 , 对此都有详细的记载: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 , 召狐偃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 , 彼众我寡 , 为之奈何?”——《韩非子》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 , 召狐偃而问之曰:“楚众我寡 , 奈何而可?”——《吕氏春秋》可见 , “楚众我寡”之患 , 一直都是晋文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 他甚至因此做了一个噩梦 。
那是一个“盬脑”之梦——晋文公梦到楚成王与他搏斗 , 楚成王把他打倒 , 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 。
“晋侯梦与楚子搏 , 楚子伏己而盬其脑 。 ”——《左传》晋文公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可见他对楚成王的畏惧程度 。
狐偃是位机智的谋臣 , 他看出晋文公内心的忐忑不安 , 便审时度势 , 对晋文公的梦境作出了解读:
“吉 。 我得天 , 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 ”
玲珑文史|凭什么在城濮一战成名?他没忘外交战和情报战,心怀恐惧的晋文公
文章图片
狐偃剧照
狐偃自信地说完“晋文公吉利得天助 , 楚王战败俯首认罪!”紧接着 , 又劝晋文公当机立断 , 更强调了晋国的地形特别占优势——晋国表里山河 , 进可攻 , 退可守 , 即使战败 , 亦不足虑也!
幸好 , 狐偃及时化解了晋文公心头的阴霾!因此晋文公得以放手一搏 , 与楚一决胜负 。
晋明耻教战晋文公出亡19年 , 才得以返回国内继承君位 , 可谓备尝艰辛 。
他继位之初 , 晋国实力尚比不上楚国 。 一是内乱方平 , 基础尚未稳固;二是威望尚未建立 , 同盟国太少 。
基于此 , 为了和楚国竞争 , 晋文公积极为自己的霸业创造有利条件 。
他励精图治 , 明耻教战 , 重赏功臣 , 安定人心 , 奖励生产 , 以厚民生 , 使得国家政平民阜 , 富强康乐 。
他又以礼教民 , 使百姓知进退、守分寸 , 全国上下一心 。
他在军事上扩充军备 , 将二军扩充为三军 , 赋以上、中、下之番号 , 增加有形战力 。
他选贤尚能 , 选任元帅重礼乐、敦诗书 。 按晋国军制 , 其“中军将”是三军之统帅 , 出则号令三军 , 入则辅佐国政 , 为六卿之首 , 必须文武兼备 , 才德兼俱 , 方能膺此重任 。 故晋军统帅素质之要求必然严谨 , 如此方能确保国家战备安全无虞 。
玲珑文史|凭什么在城濮一战成名?他没忘外交战和情报战,心怀恐惧的晋文公
文章图片
晋文公剧照
总之 , 晋国战前充分准备 , 君臣合作无间 , 众将献计献策 , 为城濮之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
楚君臣不睦反观楚国 , 楚以侵略中原为目标 , 其战略乃以外交争取或武力屈服弱小国家为其与国 , 再联合与国之武力一举攻伐晋国 。 换句话说 , 就是先孤立晋国 , 使其无援助来源 , 再联合众与国的力量击破晋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