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十二年|城墙却能六百年屹立不倒,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明朝没有水泥( 二 )


六百余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南京明城墙最为危险的时候 , 是在朱棣靖难之役打南京时 。 不过当时的建文帝大将李景隆开门投降 , 所以南京城墙得以保全 。 之后朱棣迁都北京 , 留下南京一个空壳 , 至此 , 南京明城墙除了岁月的侵蚀 , 再也没有经历大的战争威胁 。
读史十二年|城墙却能六百年屹立不倒,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明朝没有水泥
文章图片
没有人力的威胁 , 那么南京明城墙的威胁就只有自然的力量 。 而南京明城墙至今仍然留存 , 与修建城墙的材料 , 结构 , 以及负责的官员分不开 。
让南京明城墙的坚不可摧的材料——城砖 , 三合土 。 我国在修建城墙方面的技艺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 。 城砖是修建城墙必不可少的材料 , 不过烧制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 工艺早已确定 。 对于城砖 , 最难的是保证其质量 。 在游览南京明城墙时 , 很容易就会注意到在城砖上的名字 。 这就是城砖高质量的秘密 。
在烧纸城砖的时候 , 采用''物勒工名''的制度 。 也就是将烧制者的名字刻在城砖上 。 这样一来 , 一旦出现了任何问题 , 都可以立刻找到城砖的烧制者 , 并对整个流程上的人统统进行惩罚 。 这其实并不是明朝才有的制度 , 早在商鞅变法时期 , 秦国的箭镞 , 就采用了这一种方法 。 现在出土的秦箭镞上 , 依然保留着制造者的名字 。
除了严格的惩罚 , 对于城砖的质量 , 同样有着高标准 。 在城砖的验收时 , 城砖必须达到''敲之有声 , 断之无孔''的标准 。 敲之有声是为了验证城砖的烧制成功 , 避免烧制的人''偷工'' , 不够火候 , 以次充好 。 断之无孔则是为了验证城砖的真材实料 , 保证城砖在制坯时没有''减料'' , 将材料进行倒卖 。 这种高标准让城砖坚固无比 。
读史十二年|城墙却能六百年屹立不倒,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明朝没有水泥
文章图片
三合土同样是南京明城墙建造的法宝 。 三合土顾名思义 , 就是使用三种材料混合而成 , 这是古人建造城墙时必用的建筑材料 。 在明朝时三合土多以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 , 也有黄土、石灰和河沙这三种材料混合而成的 。 这些材料获取方便 , 价格低廉 , 用于建造城墙是比较简单易得的材料 。 三合土在混合完成以后 , 需要用木棍不断的搅动 , 然后待其自然混合 , 然后再继续翻动 , 捶打 , 使之变得坚固无比 。 三合土一般夯实以后用来作为城墙的墙体 。
在南京明城墙中 , 还有一种特殊的三合土 , 使用糯米、红糖和黄土三种材料制成 。 这种材料并不便宜 , 不过南京明城墙不只是国库出钱 , 明朝巨富沈万山也出资支持了一部分城墙的修建 。 不缺钱自然好办事 。 这种特殊的材料被用来当作粘合剂 , 用于加强城墙的稳定 。
南京明城墙的结构也是其结实稳固的原因 。 南京明城墙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分别是墙基、墙身和雉堞 。 墙基就是地基 , 城墙稳不稳 , 就看地基牢不牢 。 南京明城墙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材质的条石为墙基 , 这样的墙基结实稳定 , 根本就不要担心会发生倒塌的问题 。 在墙基之上 , 再用整齐划一的巨砖垒砌城墙的内外两壁以及顶部 。 这样一来 , 就能够保证内部墙体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蚀 。 在城墙的内外壁之间 , 还常常用碎砖石、砾石以及黄土进行夯实加固 。 这样的结构 , 完全能够承担城墙的的巨大重量 , 同时还对墙体具有非常大的保护作用 。
读史十二年|城墙却能六百年屹立不倒,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明朝没有水泥
文章图片
整个城墙的形状也十分重要 , 站在城墙看 , 不难发现城墙其实是一个梯形结构 , 上窄下宽 。 所有城墙的重量都被分给了墙基 , 而宽阔的墙基能够承载巨大的压力 , 因而能够长时间不倒 。 此外 , 城墙的墙顶还有用砖砌成雉堞 , 而且还有泄水槽可以以将雨水从顶楼排出 , 从而减少对于城墙的损害 。
材料结构都没有问题 , 最后就必须要有负责任的大臣尽心尽力进行修建 , 才能将这些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 。 朱元璋嫉恶如仇 , 对于贪官污吏他绝不心慈手软 , 更何况又是在这样大的一件事情上面 , 他自然更加的格外关注 。 而且 , 朱元璋用了一个十分有心计的方法 , 那就是''南人官北 , 北人官南''的官员回避政策 , 不让这些官员有相互包庇的机会 。 所以负责督建城墙的官员大多恪尽职守 , 一方面是不敢 , 另一方面是不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