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梦|实事求是,中国的科技巨头是健壮还是虚胖?

本文共1926字 , 阅读约需3分钟
中国争取技术主导地位的行动已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成为特朗普政府的眼中钉 , 但从长期来看 , 中国还面临更多棘手问题 。
如果中国能培养出更多像华为一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 即使劳动力老龄化会增加成本和增加公共财政负担 , 中国仍有相当大的几率保持快速增长 。 否则 ,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或将进一步大幅放缓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盟友认为 , 华为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本土科技巨头的成功 , 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 有时甚至依靠行业间谍活动 。 支持者则表示 , 这些公司成功的原因和苹果公司一样 , 那就是消费者喜欢他们的产品 。
少年一梦|实事求是,中国的科技巨头是健壮还是虚胖?中国确实拥有一个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行业 , 并开始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成绩 。 但在网络设备行业外 , 中国造就的全球科技巨头仍寥寥无几 。 中国受严密保护的庞大国内市场能够孵化出大型企业 , 但也可能产生过度保护并催生浪费 , 特别是在缺乏一个有效金融体系来确保最优秀企业家享有公平机会的情况下 。
投入的资金规模可谓庞大 。 中国计划向芯片制造业投资逾1,000亿美元 。 研发支出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在2%以上 , 高于2006年的1.4% , 也高于英国 。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 , 中国的研发支出高于欧盟和日本 。
中国政府主导的科技发展行动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 比如高铁 。 被中国的巨大市场所吸引 , 德国和日本公司向中国公司转让技术 , 后者已建造出庞大的铁路网络 , 并承接海外项目 。
少年一梦|实事求是,中国的科技巨头是健壮还是虚胖?中国建设了超过3.5万千米的高铁网络
不过 ,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 , 这样的策略开始引发更多争议 。 在内存芯片和航空航天等高集中度的行业 , 这类战略更难实施 。 在这些行业 , 通过以技术换取市场准入的方式让竞争对手彼此厮杀的难度更大 。
中国这种砸钱扶持创新的政府主导型策略还有其他明显的缺点 。 中国本土公司涌入机器人、电动汽车或清洁能源等受补贴的行业 , 地方政府则全力庇护当地领军企业不受竞争威胁 。 结果常常造成严重产能过剩 , 企业利润率下滑 , 创新难度增大 。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 , 中国试图在太阳能板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 结果却造成巨额债务和低投资回报 ,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 STP)和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 Solar Co., LDK)等大型太阳能板生产商申请破产 。 这类政策还可能导致技术竞争结束得过早 。
【少年一梦|实事求是,中国的科技巨头是健壮还是虚胖?】砸钱促发展或许可行 。 韩国和台湾已通过政府大量投入资金等举措培育出一些半导体领军企业 , 如三星电子 。 但此类企业会直接受到全球出口市场状况的影响 , 因其所在国家或地区内部的市场不够大 , 不足以独自支撑这些企业 。 包括华为和小米集团在内 , 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的出货量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中占比约40% , 因为它们设计出了消费者真正想要购买的手机 。
美国正向盟国施压 , 要求他们回避华为 , 警告称华为的设备有被中国政府利用的可能 。 截至目前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决定在5G建设中弃用华为设备 , 但一些欧洲国家还在犹豫 。 但即使盟国都向美国屈服 , 要将华为设备完全排除在电信网络之外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
相比之下 ,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BABA)和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公司(Baidu.com Inc., BIDU)等企业依靠巨大的中国市场发展壮大 , 国内市场的良好保护措施令其免受外国竞争对手干扰 , 但他们在中国之外并未真正做大 。 这意味着完全依靠中国巨大国内市场培育全球科技业领头羊的“自主创新”是一种带有风险的战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