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20岁险企业绩PK:交银康联盈利遭“碾压” 仅为中信保诚五分之一

:原题为_中国网财经|?20岁险企业绩PK:交银康联盈利遭“碾压” 仅为中信保诚五分之一。
中国网财经7月22日讯(采访人员 郭伟莹) 2000年 , 对于保险业来说是个特别的年份 。 这一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宣告成立 。 这一年 , 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时称“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并挂牌上市 , 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资保险企业 。
2000年 , 也孕育出两家新生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 一家为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现为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交银康联人寿”) , 一家为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现为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中信保诚人寿”) , 二者均为银行系背景 。
基于相似的成长环境 , 20年之后 , 二者的发展是否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鉴于此 , 中国网财经采访人员试图从业务规模、利润来源、管理模式等角度进行分析 , 以记录两家保险公司的成长发展 。
2010年1月28日 , 交通银行正式入股将中保康联人寿重组为交银康联人寿 。 因此 ,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 , 交银康联人寿累计实现净利润13.0亿元 , 而中信保诚人寿则累计实现净利润63.9亿元 , 二者在累计净利润方面相差近4倍 。 近十年交银康联人寿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30.9亿元 , 而中信保诚人寿则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31.7亿元 。
初生:中外合资背景 交银康联人寿中途换股东
1992年 , AIG全资子公司友邦保险“闯入”中国保险市场 , 打开了外资入股中国保险业的“潘多拉魔盒” 。
自友邦保险之后 , 一批外资股东迅速涌入中国保险业 , 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
2000年6月 , 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 同年8月18日正式开业 , 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共同组建而成 。
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东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 是国内最大的国有寿险公司 。 而外方股东为澳洲联邦银行 , 为澳洲第一大商业银行 。 而澳洲联邦银行为康联集团的母公司 。 其中 , 中方持股51% , 澳方持股49% 。
同年10月 ,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 。 该险企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和英国保诚集团共同发起创建 , 是中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人寿保险公司 。 中信集团公司和英国保诚集团各占50%的股份 。
2003年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属中国人寿在香港成功上市 。 为消除竞争关系 , 中国人寿披露将出售其掌握的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股份 。
时隔7年 , 虽然一度传出数家接盘者 , 但收购计划都趋于“流产” 。 最终 , 2010年交通银行一锤定音 。 报国务院批准 , 交通银行于当年初收购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所持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 , 并于2010年1月28日正式更名为交银康联人寿 。
继交通银行接盘后 , 交银康联人寿于2019年3月再度遭遇外方股东换血 。 澳大利亚康联集团将完全退出 , 取而代之的是MS&AD保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交易完成后 , 交通银行持股62.5% , MS&AD保险集团持股37.5% 。
而相较于交银康联人寿较为波折的命运 ,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显得颇为稳定 。 自始至终 ,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中外方股东从未改变 , 而仅于2017年12月更名为中信保诚人寿 , 以突出股东背景 。
成长:谁能略胜一筹?
转眼二十年 , 交银康联人寿和中信保诚人寿已携手走过“成人礼” , 向“青年期”迈进 。 相较之下 , 谁能略胜一筹?
iFind数据显示 , 2019年交银康联人寿实现净利润4.7亿元 , 同比增长44.7% 。 而中信保诚人寿则实现净利润18.2亿元 , 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64.9% 。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 , 交银康联人寿累计实现净利润13.0亿元 , 而中信保诚人寿则累计实现净利润63.9亿元 。 如此看来 , 二者在累计净利润方面相差近4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