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歷史|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这么强的延续性?,五大脉络说明( 三 )


水煮歷史|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这么强的延续性?,五大脉络说明
文章图片
在周秦之变和全球化之变当中的两千多年 , 则是我们都熟知的王朝兴替时期 。 也就是说 , 一个王朝建立一二百年后 , 就会“官逼民反” , 出现农民起义 , 不久被另一个新兴王朝取代 , 如此循环不已 。 这种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 , 但是可能很多读者不知道的是 , 这种频繁的改朝换代、易姓更王 , 并不是世界历史的常态 。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是这样的 。 日本天皇万世一系 , 英国“威廉征服”以后直到今天 , 血统上也是一直延续的 。 事实上 , 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的越南和朝鲜 , 出现过周期性的“农民起义”导致改朝换代的现象 。 在中国范围之内 , 也只有汉文化地区才有此类现象 , 西藏地区和大部分土司统治地区 , 都没有周期性的所谓“农民起义”或者“农奴起义”现象 。 何以如此?最基本的原因是郡县制下 , 政府的汲取能力空前提高 , 而这种汲取能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 通常很快就会超过社会的承受能力 , 导致社会的崩溃 。 当然 , 这个机制的具体过程 , 我以后还要细讲 。 04我要介绍的第四条大的脉络 , 是在一头一尾两次巨变中间 , 中国政治和社会一方面不停地循环 , 另一方面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演进 。 从表面上看 , 从秦到清中间这两千多年陷入一种简单的循环当中 , 不只是王朝更替的循环 , 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循环 。 比如在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上 , 表现为皇帝对丞相的防范 , 用自己身边的临时的秘书班子取代丞相或者正式的政府机构 。 结果这个小班子又演变为正式的政府机构 , 皇帝又建立新的小班子取代这个正式的班子 。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丞相的名目不停变化的原因 , 从丞相变为尚书省 , 再变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再变成内阁大学士 , 再变成军机大臣 。 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 , 朝廷总信不过地方官 , 派出临时官员前去巡察 。 结果这些巡察的官员慢慢又变成固定的地方官 , 下一个朝代又要制定新的临时巡察制度 , 如此循环不已 , 两千多年一直在不停地玩这种游戏 。 当然 , 这个循环当中也有进步 。 这两千多年并不是如西方学者所说 , 是一个完全僵化的、停滞的时代 。 在这两千多年间 , 贯穿着一条主线 , 那就是政治技术的不断演进 。 比如 , 虽然皇帝和丞相的关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循环当中 , 但是总的趋势是皇权越来越重 , 相权越来越轻 , 直至皇权可以完全取代相权 。 这一变化 , 又影响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 05我要介绍的中国历史的第五条大的脉络 , 是边疆与中央的关系问题 。 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新兴政权 , 都是起自边疆地区 。 对夏人来说 , 商人是边缘民族 , 是东夷 。 对商人来说 , 周人也是边缘民族 , 是西夷 。 一些历史学研究认为 , 周人的先祖很可能是北方的狄人 , 比如徐中舒先生认为 , 周人出自北狄中的白狄 。 而在中原的诸侯国看来 , 秦人也是西边的蛮夷之国 , 受草原文化影响极深 , “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 , 夷翟遇之” , 待之以夷狄 。 然而正是这个边缘的、被视为蛮夷的国家 , 最终一统天下 。 这种边缘与中央的关系 , 到了汉代以后 , 还产生了一个固定的模式 , 那就是几乎都是起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占据半壁江山 , 或者一统天下 。 占据半壁江山的是鲜卑的北魏、契丹的辽朝和女真的金朝 , 一统天下的是蒙古的元朝和满洲的清朝 , 他们都曾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 。 这些民族有很多相似性 , 比如鲜卑、契丹、女真和满洲人都剃去前额和头顶的头发 , 鲜卑有“八柱国” , 契丹有“八部” , 满洲有“八旗” 。 隋唐两朝也是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极深的王朝 , 因为他们的开国之君身上不但有着至少一半以上的鲜卑血统 , 而且在文化上也严重地“鲜卑化” , 这些在隋唐前期的政治中有鲜明的体现 。 因此 , 边缘民族入主中原 , 不是一时一世的特例 , 而是中国历史的规律性现象 。 这一规律性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