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铜墙铁壁”科学应对汛情大考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 。全国4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淮河先后发生1号洪水 。目前,鄱阳湖水位已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太湖水位涨至保证水位,预计仍将持续缓涨,湖北、江苏等多地启动防汛Ⅰ级响应,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
面对今年的汛情,很多人将其与20多年前的1998年特大洪水作对比 。尽管从降水量来看,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但各地因洪受灾的损失却低于当年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综合防汛抗洪能力早已今非昔比:12.1万处水文测站监测、31.2万公里的5级以上堤防挡水、9.88万座大小水库调节、98个蓄滞洪区调蓄……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与前5年同期相比,因汛情受灾人口下降7.3%,倒塌房屋数量下降69.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4% 。
水情大灾情减轻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注重水利设施建设,牢牢筑起“铜墙铁壁”,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日益完善 。
水文测站就像是坚守在一线的防汛“哨兵”,及时记录雨量、流量、流速等数据,为防汛救灾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我国现有水文测站达12.1万处,覆盖有防洪任务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 。水文测船、在线测流设备、自动雷达测流仪……一项项高精尖技术让水文测站数据更精准、预报计算速度更快捷 。
1998年时,水文部门收集全国3300个站点的信息需2小时;现在,收集全国12万多处站点的实时信息,仅需十几分钟,制作或发布全国大概930条河流2300个站点的预报也只需2小时左右 。“洪水预报预测在此次长江、太湖流域防汛中发挥重要作用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介绍,7月2日,长江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水文部门提前2天就作出了精准预测,为洪水灾害的防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
科学调度水工程,江河上下游协同作战,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表示,要根据预报成果,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充分掌握水库群、下游堤防等各因素底数、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科学精细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适时预泄腾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尽力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
【|筑“铜墙铁壁”科学应对汛情大考】从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降低库区风险,到三峡水库拦蓄洪水保下游安全——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13日,我国大中型水库已累计开展2297次水库调洪工作,拦蓄洪量超过647亿立方米,这样的减灾成果来之不易 。
在科学调度水工程的过程中,水库群协同作战、集团作战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长江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为减轻三峡水库的压力,调度部门决定启用上游水库群,联调联控共同发力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尚全民介绍,通过调度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和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同步加大拦蓄力度,分别降低沙市、莲花塘、汉口、湖口水位3米、0.8米、0.5米、0.2米 。
据了解,自2012年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批复以来,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范围从10座逐步拓展为今年的41座,它们组成了长江流域防御洪水的“最强防御军团”,牢牢把守流域每个关键节点,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014年,国务院要求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 。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引江济淮、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32项工程相继建成,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然而,治水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一蹴而就 。在应对汛情中,水利建设与管理暴露出的短板仍须补齐:病险水库数量多、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蓄滞洪区启用难、大型湖泊洪水外排能力不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