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才下火神山又上武金堤的守堤人:与蜈蚣蛇蚊虫为伴( 二 )


白天光线好 , 比较容易观察 , 而到了晚间 , 就必须加倍集中精力 。
巡查中 , 探杆、安全绳、胶鞋、救生衣等装备需要全副披挂 , 虽然闷热 , 但一样都不能少 。 探杆除了打草惊蛇 , 最主要的作用是探视水面下方可能出现的险情 , 如果发现 , 探杆还可以插住标记 。
回忆抗洪
1998年抢险两昼夜扛上千沙袋
当夏德勤还是小伙、刚刚退伍进入公司时 , 第一场硬仗便是1998年抗洪 。
夏德勤回忆 , 当年9月份 , 公司组织抗洪抢险突击队至花莲湖抗洪 。 在花莲湖上千人奋战的抢险中 , 血气方刚的夏德勤面对火热、急促的抗洪战场 , 内心难以平静 。
当时 , 花莲湖土筑的大堤旁 , 成片的农田已成泽国 , 仅剩的道路也泥泞不堪 , 大型机械很难运作 。 在洪水的冲刷下 , 大堤有几处被越冲越薄 , 急需沙袋填补 。 而为了大堤安全 , 大堤旁的泥土他们一铲也不敢动 。 无奈之下 , 夏德勤与同伴只得划小船 , 越过农田去附近一座土山运土 , 一个土袋子装五六十斤 , 一趟趟来回运 。
土方袋运到后 , 湿滑的袋子特别难扛 , 夏德勤嫌穿衣服麻烦 , 光着膀子运土 , 肩膀上勒出道道血痕 。
扛土袋累了 , 就换个班 , 划船、推车、打桩 , 同样劳累 。 实在累得不行了 , 就到堤坝背水面的斜坡上睡一会儿 。 两天两夜下来 , 夏德勤只睡了5个多小时 , 扛了上千个沙袋 。
这次抢险 , 让夏德勤见识到了自然灾害的力量 , 当时技术水平不够 , 大型机械用不上 , 更多靠人的意志去支撑 。 20多年过去 , 面对着钢筋水泥筑成的大堤 , 夏德勤感慨 , 抗洪能力已今非昔比 。
在堤坝旁 , 除了随时待命的挖掘机等机械装备 , 多处堆放着沙袋 , 这是夏德勤与队员们一袋袋装好的 , 以备不时之需 。
与当年相比 , 夏德勤依然保持强健的体魄 。 最近在堤上值守 , 夏德勤保持着每晚跑步5公里的习惯 。 夏德勤笑称 , 这次来守堤 , 单位选的大多是身强力壮的小伙 , 但他作为老同志 , 体力上并不逊色 。
一线抗疫
参建火神山10天没沾床
才下火神山 , 又上武金堤 。 在大堤上 , 一条醒目的标语贴在中建三局驻守点的简易房上 。
夏德勤记得 , 除夕前一天 , 他正在买菜准备年货 , 突然接到火神山医院建设通知 。 随后他奉命去采购物资 , 面对封城后冷清的街面 , 内心极大震撼 。 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 平常很热闹 , 封城后像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
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 , 夏德勤负责建筑工人的后勤保障及体温测量 。 前5天 , 夏德勤和工友们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 。 工人陆陆续续到位 , 来了就得量体温、发物资 , 平常还要负责消杀工作 , 根本没时间休息 。
几天内 , 夏德勤的体力达到了极限 , 零碎的空闲时间 , 或闭上眼睛缓解一下疲劳 , 或在办公室靠着桌子眯一会儿 , 到床上安静地休息成了一种奢望 。
后面5天 , 人员陆续到位 , 休息时间稍微多了点 , 但还是没法沾床 。 直至火神山交付使用后 , 每天才能睡几个小时 。
医院交付使用后 , 夏德勤作为维保负责人依然驻守现场 , 负责医院的设备维修工作 。 直至今年4月 , 火神山医院完成使命 , 夏德勤与工友们才结束奋战 。 经过隔离与核酸检测后 , 83天没回家的夏德勤才回到了家 。
至今 , 回忆起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 轰鸣的机械声依然在夏德勤脑中回响 , 难以平静 。 但这种感觉与22年前参加抗洪时的感觉有些不一样 。
【火神山|才下火神山又上武金堤的守堤人:与蜈蚣蛇蚊虫为伴】现在国家发展了 , 技术也进步了 , 面对灾情应对更及时、更科学 , 这种感觉更多是一种自信 。
【火神山|才下火神山又上武金堤的守堤人:与蜈蚣蛇蚊虫为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