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孩子有行为问题时,罚孩子站“思过角”并不妥当,父母应倾听孩子


昨天 , 陪朋友带她4岁的儿子乐乐在小区里玩 , 乐乐很高兴地跟一个小女孩玩 , 玩着玩着 , 不知道怎么回事 , 乐乐抓了小女孩一把 , 把小女孩吓哭了 , 小女孩一哭 , 乐乐楞在那儿 , 朋友一看 , 说了句“完了 , 又抓人了 , ”急忙跑过去 , 安抚小姑娘 , 让乐乐道歉 , 然后拽着乐乐回来 , ""你怎么又抓人了 , 说了多少遍 , 喜欢抓人的不是好孩子 。 下次再抓人 , 不带你出来玩了 。 ”乐乐听妈妈这么一说 , 哭了起来 。 “乐乐为什么喜欢抓人?”我问 。 “我也不知道 , 反正最近他老抓别的小朋友 , 吼了很多遍 , 也没有用 。 ”
我把乐乐轻轻地拉到身边 , 蹲下来问:“乐乐 , 能告诉阿姨 , 刚才为什么抓那个小姐姐吗?”乐乐抽噎着说“姐姐要回家 , 我不想让她走 , 我拉她 。 ”原来 。 乐乐并不是想抓人 , 只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 。 “哦 , 乐乐不是抓人 , 只是不想让小姐姐走 , 你可以跟小姐姐说 。 ”“说了 , 姐姐还要走 , 我急了 , 想拉她 。 ”
可见 , 孩子的问题并不是父母看到孩子行为表现出来的那样 , 只是父母没有察觉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 没有倾听孩子 。

所以 ,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说 , 在父母认为的孩子的“无理取闹”背后 , 往往隐藏着需要成年人仔细观察的情绪和原因 。 也就是斯图尔特教授在《我不是坏孩子 , 我只是压力大:帮助孩子调节压力、管理情绪》一书中所说的 , 压力将导致孩子不同的表现 。
孩子常常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来告诉我们是什么给了他们压力 。 如果我们对此没有回应 , 他们就会竭尽所能地采取自己的方法对应压力 。
在压力下 , 孩子的行为变化往往会导致成年人认为孩子是在故意制造麻烦 。
并且 , 别看孩子年幼 , 他们一样有自己的情绪表达和压力感知 。 那么 , 孩子的压力到底从哪里来的?
1、孩子身体上不舒服带来的压力
这种压力来源很多 , 包括:身体的营养缺失、睡眠不足 , 或缺少锻炼 , 在运动或运动协调方面有困难(跑步时会同手同脚) , 而且容易受到噪音、污染、过敏源等的刺激 。
孩子的压力表现在:无精打采或亢奋 , 慢性的头疼或胃疼 , 对噪音特别敏感 , 不能安静地呆上几分钟等 。
倾听孩子|孩子有行为问题时,罚孩子站“思过角”并不妥当,父母应倾听孩子
本文插图

2、孩子情绪上的压力 。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 , 孩子也不例外 。 人在成长中才能逐渐了解其奥秘和意义 。 孩子年幼 , 对于很多事情经历过少、经验欠缺 。 当他们遇到第一次经历的情绪特征 , 如愤怒、绝望、失落等时 , 会因不知该如何处理感到压力 。
比如:孩子在感到难过或伤心的时候 , 不管是在什么场合 , 什么时间 , 都要立即发泄出来 。
3、孩子学习或认知上的压力 。
认知压力主要指的是思考和学习 。 孩子认知压力表现在: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学习困难、自我意识缺失 , 不能处理学习上受到的挫折 , 学习的动力不足 。
4、孩子对处理日常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 。
孩子也生活在社会里 , 虽然主要在学校里 , 但也有老师、同学的交往 , 还有孩子对朋友和友谊的期望 , 或者被别人排挤、欺负 , 这些事对成人来说不算什么 , 可对社会经验少的孩子 , 都是压力 。
5、来自父母的期望带来的压力 。
每个孩子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 。 孩子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 , 就会努力去做好每件事 , 但如果孩子努力了仍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 , 或者由于能力不够无法做好 , 孩子会担心父母失望 , 心里就会有压力 。

当然 , 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会带来压力 , 对孩子尤其麻烦的是 , 有些事情对他们产生压力 , 但是对旁边的成年人来讲却不是压力 。 大多时候 , 父母认为 , 孩子对压力的应激行为是不良行为 , 他们认为孩子似乎是在捣乱或者故意显得焦躁 , 父母一般用责备、打骂或者其他惩罚方式来让孩子改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