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温岭第一瀑”就在这个A级景区村,特产山市小刀名气大( 二 )


温岭县刀剪厂是山市小刀生产专业厂。其前身是1956年4月成立的山市小刀生产合作社,至1970年12月转为温岭县刀剪厂。从建社以来到转厂初期,专业生产当地传统名牌产品“一人公大”小刀,平均年产量13.86万把。从1972年开始,增加民族折刀新产品。据1972年至1978年统计,一共生产了民族折刀178.36万把、民族腰刀1.01万把,全部销往新疆、内蒙古、宁夏、吉林、黑龙江、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1979年以后,该厂属全国小刀行业管理,是浙江省外贸小刀定点生产厂,并与上海外贸口岸挂上钩,也是温岭县唯一的外贸小刀专业生产企业,实行半机械化生产,品种有“牛头”牌不锈钢牛角柄双开三用刀、牛角柄单开刀、猎刀式不锈钢木柄小刀等十多种。
1980年至1987年,山市小刀一共出口了79.25万把,其中1987年22.04万把,远销至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新加坡、伊朗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普济寺|“温岭第一瀑”就在这个A级景区村,特产山市小刀名气大
文章图片
村文化礼堂陈列的打小刀工具。
这次去翁岙村,采访人员特意寻访到了林兴友的孙子林继生,他生于1940年。
林继生介绍,他爷爷没有读过书,但心灵手巧,除打小刀外,泥水匠、石匠、木匠的活都会做。
林兴友有三个儿子,林继生之父林如灿是长子,老二林如忠,老三林如行。三叔林如行也做小刀。
林继生说,他年轻时候,三叔林如行去路桥进原料,基本上把他叫去,天蒙蒙亮时,就动身。除钢铁原料外,牛角也是从路桥买的,后来厂大起来,厂里有车了,到嘉兴屠宰场购买牛角原料,他也去过两次。
 普济寺|“温岭第一瀑”就在这个A级景区村,特产山市小刀名气大
文章图片
林继生藏打小刀的工具。
“一人公大,小刀锋快”,这是当地的谣谚。林兴友创制的小刀有品牌,因此不愁销路。而林如灿继承了林兴友的技艺,他曾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和浙江省1963年度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手工业方面先进生产者,林继生家还藏有会议的纪念章。林如灿是1995年古历六月二十84岁时去世。
林继生是1972年进入温岭县刀剪厂的,负责雕刻牛角或水晶玻璃刀柄上的花样。这家厂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生产鼓风机,并更名为温岭县家用电器厂,赵小林任厂长。《大溪镇志》有赵一林简介。
苏澜方带头捐资助学传美谈
翁岙村,还曾出过一个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苏澜方
,他生于1941年,少年丧父的他当过8年兵,后历经艰辛、勤俭办厂创业积攒了一点钱。1995年下半年,苏澜方从报纸上看到:浙江有4300多名特困大学生月生活费不足百元,
他拨通了省公益基金会的电话,当即要求捐款1万元,并按每年800元的数额结对资助几名大学生。
在苏澜方等的带动影响下,据《浙江日报》1999年10月23日金宗炳报道,当时翁岙村所属山市镇已有52人参加济贫助学行列,共资助特困大学生112人。报道因此取题目为《济贫助学第一镇》。
 普济寺|“温岭第一瀑”就在这个A级景区村,特产山市小刀名气大
文章图片
翁岙村民居。
翁岙村乡贤多
翁岙村的大姓,除管姓外,还有林姓、程姓等
,程姓原居住在山上的牛头颈和马洞里自然村,后迁山下翁岙自然村。《黄邑蓍山程氏宗谱》记载:蓍山程氏始祖礬公,葬于翁岙之小观音山。2017年4月3日,台州蓍山程家族在翁岙村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省內外600多位宗亲参加祭祖活动。
 普济寺|“温岭第一瀑”就在这个A级景区村,特产山市小刀名气大
文章图片
翁岙村村部。
翁岙村人才辈出,文化礼堂介绍的乡贤就有30多人,其中有在台州市、温岭市两级政府的公务员,有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妇保院、杭州市人民医院和台州本地医院任职的医师,有在美国金融投资公司工作的,有浙江理工大学教师,还有中小学教师、保险公司总经理、律师等。在本地办厂的村里的企业家,则有浙江方大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钦友、浙江钜森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祥兵、台州苏林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喜标等人。
 普济寺|“温岭第一瀑”就在这个A级景区村,特产山市小刀名气大
文章图片
党建主题公园
如今,翁岙村已成为A级景区村庄,这一次采访时,采访人员看到龙潭瀑几乎断流了,丽碧瀑倒是依旧挂在山间,不过,鹰嘴瀑还是没有时间看,只能留待以后再欣赏了。
【 普济寺|“温岭第一瀑”就在这个A级景区村,特产山市小刀名气大】—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