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灭绝得最冤的物种,它们被误认为是杀羊贼,惨遭欧洲人的团灭

 动物|灭绝得最冤的物种,它们被误认为是杀羊贼,惨遭欧洲人的团灭
文章图片

1936年12月7日,最后一头袋狼在霍巴特动物园死去。
这头母袋狼,名为“班杰明”。
当天,炙热的太阳仿佛要烤干了她身上最后一滴水。
因管理员忘了关兽舍大门,本杰明在笼中连一丝荫蔽都够不着。
她只能吐着舌头任由太阳曝晒,受尽折磨地死去。

 动物|灭绝得最冤的物种,它们被误认为是杀羊贼,惨遭欧洲人的团灭
文章图片


被关在动物园里的班杰明,摄于1933年。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班杰明的死去,标志着袋狼这个物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而在众多灭绝动物中,袋狼应该是最吸引人的一种了。
到现在,距离本杰明离世已整整82年。但是人们仍然相信,袋狼并没有灭绝。
隔三差五,就会有人声称在野外目睹袋狼的魅影。
但很可惜,每一次都纯属误会。
除了那些布满雪花的画面或空口无凭,人类连一根袋狼毛都没有得到。

 动物|灭绝得最冤的物种,它们被误认为是杀羊贼,惨遭欧洲人的团灭
文章图片


1973年南澳大利亚拍摄到的“袋狼”,其实是一只狐狸,尾巴因为疥癣而掉毛才显得像袋狼

袋狼(thylacine),常常被称为“塔斯玛尼亚虎”,原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新几内亚。
它们的食谱包括小型袋鼠、中小型爬行类和小型鸟类。
但是,“虎”这一名头,就是个严重的误导。
人们之所以这么称呼它,纯粹是因为它是顶级捕食者,而且它身上还带着与老虎相似的条纹。


事实上,袋狼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只带有条纹的狗或者狼。
不过,袋狼的外型也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性。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们与犬科家族不但不是近亲,血缘更是隔了十万八千里。
袋狼属于有袋类动物,其特征是没有发育完全的胎盘,早产儿会待在母亲的育儿袋里吸奶长大。


而雌性袋狼的育儿袋,就长在腹部并且开口向后。
这样,早早出生的幼崽就能更容易地爬进育儿袋中,继续成长发育。
当然雄性袋狼也具有袋状结构,就位于阴囊位置。
据信这种“假育儿袋”具有保护雄性阴囊的作用。

混元兽形象

现存的哺乳动物主要分为胎盘类(5500多种)、有袋类(270多种)这两大类(极少数为单孔目)。
而哺乳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混元兽。
所以混元兽的属名,意为“元气为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

它同时发育有真兽类和后兽类的混合特征,生活在白垩纪早期,距今1.26亿年。

混元兽化石

后来,混元兽进化出了真兽类和后兽类这两大类。
现生胎盘类和它们的化石祖先,从属于真兽下纲。
而有袋类和它们的化石祖先,则从属于后兽下纲。
现阶段认为,最早的有袋类动物很可能是生活在距今1.25亿年前的“中国袋兽”。
这是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的有袋动物的化石。

中国袋兽化石

到了距今4500万年到3800万年之间,由于地壳运动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洲、南美洲脱离。
从此以后,澳大利亚就成了一个隔绝、独立的大陆。
而上面的动、植物也都开始独立发展。
同时同根生的两大类,本来就一直存在着竞争关系,并且是胎盘类占了上风。
但在澳大利亚这片陆地上,有袋类是大获全胜。

大陆漂移学说示意图

一个假设认为距今15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变化,澳大利亚大片森林被干旱的草原取代。
这也意味食物的急速减少,但这正有利于有新陈代谢慢的有袋类。
于是,有袋类便称霸了这片大陆。
澳大利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有袋动物的天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袋类基本都分别在大洋洲(此外在美洲和东南亚也有少数)。
而在别的大陆上,则刚好相反成了胎盘动物的地盘。
胎盘类与有袋类这两个阵营的动物,就好像生活在平行宇宙的两个地球一样。
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大陆进化出了狮子(袋狮)、剑齿虎(袋剑齿虎)、猴子(袋猴)等。
而两类动物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便是一个“没袋”全靠胎生,一个“有袋”还靠育儿袋养育后代。
所以说,袋狼跟我们熟悉的犬科动物是真的一点都不熟。
硬要攀关系,袋狼和袋鼠的关系,都比和狼或狗要亲。

袋狼与澳洲野犬

而袋狼外形之所以和狼相似,则是因为趋同进化。
在相似的生态系统里,占据相同生态位的物种,能在自然选择之下进化出相似的机体结构或功能。
即便不算澳洲的有袋动物,这类毫无亲缘关系却又外形相似的动物例子还有很多。

大海雀(已灭绝物种),如果不说很多人以为看到了企鹅

例如生活在南半球高纬度的企鹅,和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度大海雀,就是典型的趋同进化。
这两者并无任何亲缘关系,但却几乎长得一样。
它们同时放弃了飞行、演化出流线的体型、防水的羽毛等。
而袋狼与狼,就在两个相似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