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晨|为什么OPPO的闪充玩法总是不同?( 二 )


作为一家已经在闪充技术上深耕6年的公司来说 , 这无疑也是一个重要信号——兼容超小充电头可能将成为一个新的产品品类 , OPPO又要开始一条新赛道 。
根植基因的“不同”OPPO的不同大概是基因决定的 。
权威标准、传统方案、成本考量 , 这些默认项 , 在一旦认定了消费者需求 , 有时就都可以颠覆 。
在历史上的关键技术节点 , OPPO的选择基本都是逆势而为 。 但事后OPPO总是谦虚地说是“踩中了点” , 然后具备了先发优势 。
2010年以来 , 在功能机向智能机切换的阶段 , 大屏Android手机大行其道 , 手机电池容量跟着翻倍 。 彼时 , 各家厂商们基本都在拼大电池 , OPPO选择投入研发闪充技术 。
六年前 , 高通、联发科主导的高压方案还垄断着行业 , 源于芯片端且大家都一样的成熟方案 , 显然更成本低廉简单放心 , 但对于消费者日益增加的耗电来说 , 这一充电速度已远不能满足需要 。
于是 , OPPO面对着被质疑、高投入打水漂的风险 , 也独辟蹊径采用低压高电流方案 , 自主研发VOOC , 即便全套元件重新定制也在所不惜 。
【蓝色星晨|为什么OPPO的闪充玩法总是不同?】2018年 , 当行业仍在单电芯上面临极限踟蹰不前时 , OPPO又打破思维惯性 , 采用了双电芯串联方案 , 将充电速度又提升一倍 , 把不同已经当作习惯 。
这种思维上的延续 , 在今天的技术方案上也可以看到延续 。
当然 , 这里一个跨界元件的引用也值得关注 。 OPPO首次将航空级钳位二极管引入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 恐怕不止业界对OPPO思路猜不到 , 连当时这一元件的供应商也难以理解为何OPPO会想到在一个小小的手机充电器上用到这么高成本元件 。
如果是对充电了解一些人 , 会发现 , 实际上正是因为OPPO在构建底层技术上的“不一样“ , 才为今天125W有线、65W有线以及超小充电器的脉冲充电 , 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平台 。
高通历史上曾从高电流和高压之间游走 , 技术的可继承性与延展性相对较差 , 后续方案才开始做折中:QC3.0开始允许输入电压在3.6V到12V之间步进跳动 , 间接放弃了直接采用最大功率——不管是高压低电流还是高压高电流的做法 , 电压增大势必会在充电头端和手机端都产生更多的热能 , 这是电子元器件的大忌 。
这也事后证明了OPPOVOOC低压高电流方案的前瞻性 , 将发热问题解决在最开始 。 这也是为何此次OPPO125W有线温度控制在不超40度的底层原因 。
当高通和联发科发布的最新的QC4.0和PE3.0技术开始引入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 , 其它厂商也跟进这一路线时 , OPPOVOOC技术平台 , 已经在市场上一骑绝尘 。 截至2020年3月 , 全球闪充用户达到了1.57亿人次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OPPO在快充领域专利全球申请超过2800件 。
其实 , 看似一直打破行业求变的OPPO , 它的技术思路一直没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