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捕头|赵丽蓉:去世整整20年,但并未走远


郑捕头|赵丽蓉:去世整整20年,但并未走远
本文插图
昨天——也就是7月17号晚上10点多 , 有一个人在我的公号后台留言说 , 今天是赵丽蓉老师逝世20周年的日子 , 您会写一篇什么吗?
我恍然大悟 , 有些后悔 。 其实就在前些天写另一篇文章的时候 , 我提到过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期 , 到当天反而忘了 。 想了想 , 还是得写 , 错过一天也要写 。 我太喜欢赵丽蓉老师演过的那些作品了 , 她总让我想起我的奶奶 , 相信很多观众也没有忘记她 。

我是先听到赵丽蓉的声音 , 后看到赵丽蓉的模样的 。
1987年 , 我家买了一台录音机 。 河北人爱听评剧 , 我爸出差回来就带回几盘评剧磁带 , 包括《刘巧儿》和《花为媒》 。 磁带封面上都是主演新凤霞 , 没有赵丽蓉的形象 。
大人听评剧的时候我有时也跟着听 , 新凤霞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和“报花名”那当然是动听 , 但我同时也注意到旁边那个总说普通话念白的女性角色 , 在《刘巧儿》里是李大婶 , 在《花为媒》里是阮妈 。 这两个角色都带有喜剧色彩 , 逗笑戏中人的同时 , 也把我们逗笑 。

郑捕头|赵丽蓉:去世整整20年,但并未走远
本文插图
再后来 , 就在春节晚会看到了年岁已然不小的赵丽蓉 , 其间还看过她演的电影和电视剧 , 无一不是朴实老太太的形象 。
尤其在小品舞台上 , 她总是说着同样的方言 , 留着类似的发式 , 穿着朴素的衣服 , 以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 。 那时春晚舞台上有赵本山和陈佩斯 , 但在很多观众心目中 , 永远不服老的赵丽蓉才是春晚小品王 。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中 , 赵丽蓉曾经用毛笔一挥而就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 , 其实从小在戏班长大的她根本没上过学 , 更没有任何书法功底 , 那是她苦练半个月硬练出来的 。
那时候的赵丽蓉已经68岁 , 而她第一次登台是多大呢?1岁半 。
赵丽蓉在家排行老八 , 两个哥哥五个姐姐 , 大多是评剧演员 。 1岁多的时候 , 赵丽蓉经常被演员从从后台抱到前台见观众 。 小孩子认生哭闹是常事 , 但赵丽蓉每次一见观众就咯咯笑 , 观众看她讨人喜欢 , 也都跟着笑 。
年老之后赵丽蓉在舞台上总是以“唐山老太太”的形象示人 , 然而严格来说赵丽蓉并不是唐山人 , 而是宝坻人 。
宝坻现在属于天津的一个区 , 此前几十年它的行政区划几经改变 。 建国后先属于河北省天津专区 , 而后归唐山专区 , 后来才划到天津直辖市 。 不过从当地口音来看 , 有些人说的更像是唐山话 , 而非天津话 。 1928年3月 , 赵丽蓉就出生在宝坻 , 小名“老爱” 。
不怵头上台的赵丽蓉 , 四五岁就守在侧幕条看戏 , 六岁登台演戏里的童儿 , 舞台经验越来越多 。 最早的十几年里 , 小姑娘都一直被叫大家叫老爱 , 直到12岁 , 同样唱评剧的姐姐给她起了一个名字——赵丽蓉 。
旧社会学艺非常艰苦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是假话 。 为了练就一副好嗓子 , 赵丽蓉经常到冰窟附近吊嗓儿 。 1943年 , 15岁的赵丽蓉在张家口庆丰戏院正式登台唱戏 , 开始小有名气 。
建国前后 , 赵丽蓉辗转不少剧社和评剧团演出 , 其间开始与新凤霞合作 , 1953年进入中国评剧院工作 。

按理说15岁在张家口登台的时候 , 赵丽蓉是唱主角的 , 但与先天条件更好的新凤霞合作之后 , 赵丽蓉更多开始出演配角 , 包括1956年的《刘巧儿》 , 1962年的《花为媒》 。
先不说嗓音条件 , 起码从外貌条件来说 , 赵丽蓉比新凤霞确实还是有差距 , 这一点不服不行 。 看过两人合作演戏的人不妨猜一猜 , 她们俩相差多少岁?
郑捕头|赵丽蓉:去世整整20年,但并未走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