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从这个角度解读荆州争夺战,三国四位掌权者的水平高下立判!( 二 )


文章图片

另外 , “隆中对”规定“外结于孙权” , 却又赖着借人家的荆州不还 , 道义上说不过去 , 又不深切地体谅人家的处境 。从根本上危及了联盟大厦的基础 。这本身就反映了蜀汉的基本国策同现实的不一致 , 同外交政-策的严重不一致 。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 , 吴蜀之间才爆发了荆州争夺战和夷陵之战 。假如刘备适时地归还了荆州 , 就不会有关羽被杀;假如刘备及时地修正了“隆中对”的某些观点 , 使之与外交政-策一致 , 与盟友的利益一致 , 就不会有夷陵之战 。三国鼎立的时间极有可能延长 。
孙权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外交家 , 他老谋深算 , 纵横捭阖 , 常作惊人之举 。只要是为了吴国利益 , 他能辱 , 能屈 , 能伸 , 能强 , 善观火候 , 见机而行 , 伺机而退 。陈寿忍不住称赞他:“屈身忍辱 , 任才尚计 , 有勾践之奇英 , 人之杰矣 。故能自擅江表 , 成鼎峙之业” 。
孙权|从这个角度解读荆州争夺战,三国四位掌权者的水平高下立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操是聪明的观望者 , 他明知荆州是矛盾焦点 , 故安于旁观 , 静待事态发展 , 不抽一根指头 , 因为他一进去 , 吴蜀就会互相妥协 , 同心对曹 。即使在魏吴联合进攻关羽的情况下 , 由于事态不明朗 , 他便退了一步 , 让昊蜀之间的仇恨加深加重加浓 。他同孙权的结盟是由于关羽威胁着两国的利益 , 在这个前提下 , 才使两个冤家一度结成盟友 。随着这种威胁的消失 , 各自又回到了原来的堡垒里 。
曹丕写文赋诗还够得上上乘 , 办外交简直是下乘 , 刚愎自信 , 为孙权所利用 。孙权卑辞奉章 , 主动联魏 , 曹丕虚荣心得到满足 , 不加深思就答应了 。夷陵战后 , 他气势汹汹地要挟孙权送子入侍 , 他以为吴蜀联盟已彻底破裂 , 孙权无路可走 , 只有乖乖地听他的话 , 服从他的意志 , 谁知孙权掉回头去 , 同坚定的联盟首领诸葛亮重新结盟 。
曹丕失算于前 , 败策于后 , 落得两头皆空 , 好气煞也 。倘若曹丕稍为聪明一点 , 夷陵战前伙同蜀一起伐吴;或者夷陵战后 , 趁蜀元气大伤伐蜀 , 三国鼎立的时间又是极有可能缩短 。
三国时期的鼎立有其政-治和军事的因素 , 但外交斗争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去看 , 曹操和孙权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 , 而刘备、曹丕的外交手段、政-治水平明显不如前面这两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