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互联网|视域 | 新时代,如何“保卫”传播政治经济学?( 二 )
在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中 , 传播学者赵月枝认为中国媒体的认识高度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 主张国内新闻传播制度和实践的进一步改革 , 真正落实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为重构国际传播体系和构建一个更公正平等的世界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互联网成为引人注目的传播现象 , 催生了乌托邦想象和数字崇拜 。传播政治经济学借鉴社会信息学的视角 , 将互联网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下进行语境化的定位 , 考查互联网时代传播体系的个人、制度和技术维度 , 思考新媒体的剩余价值生产和利润模式 , 批判数字传播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 关注互联网权力和社会公平议题 。互联网政治经济学议题广泛 , 如互联网的辩证法、网络信息商品化、数字商品形式、互联网劳动、网络剥削和异化、网民阶级和阶层斗争、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关系、数字公共物品、数字公共领域、数字共产主义、数字媒介美学等 。权力议题和替代性路径的探索仍然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诉求 。
不同于主流学者对互联网的盲目乐观 , 政治经济学者洞察了互联网的问题和弊病:在个人层面 , 个人数据在无孔不入的移动设备中被收集、出售、利用 , 社会关系被循环转换为资本;在行业层面 , 互联网公司整合与垄断在加速 , 集团权力变得更加集中 , 对公共利益构成威胁;在整个社会层面 , 互联网推动了数字资本主义的流通和再分配 , 掩盖了社会的不公 , 人类大同的神话似乎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争论和交锋既漫长又曲折 , 各方学者站在自身立场 , 争论批驳 , 取长补短 , 推动了传播研究的进程 。进入新世纪 , 二者呈现出互相吸纳的趋势 , 既并行不悖 , 又交叉融合 。传播政治经济学频繁探讨主体性、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劳动、文化语境、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差异、文本结构、意识形态霸权等文化研究议题 , 强调媒介产品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 。
由于研究取向上的差异 ,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仍然有着鲜明的界限 , 并且难以弥合 。文化研究的重心在于权力机制对特定媒介文本的作用方式 , 而传播政治经济学则要解释媒介生产的经济动力对公共话语和文化形式的结构性影响 。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基础对文化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 考察媒介文化和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及其背后的制约力量 。文化研究试图通过文化批判来展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异化 , 并通过文化实践来推进社会民主 , 拒绝了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塑 。虽然分歧显著 , 但是同为批判学派的分支 ,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这对孪生兄弟随时可以联手 , 对不合理的传播现状和主流传播研究奋起反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行业互联网|视域 | 新时代,如何“保卫”传播政治经济学?】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 , 传播政治经济学并没有被当代的媒介融合、媒介政策和互联网研究热潮当作一种过时的范式而被取代 。随着时代语境的变革和媒介的演进 , 传播政治经济学虽有内在分化 , 仍展现了鲜明的理论传承和统一的精神旨趣 。传播政治经济学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路径 , 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 , 以民主政治为方向 , 质问传播的权力议题 , 探究传播资源是生产、流通和分配的政治经济面向 , 体现了初心不改、始终如一的理论取向 , 彰显了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的特质 , 不是停留于言辞上的侃侃而谈 , 而是作为建言者、参与者、实践者 , 批判、更新和营造“共识” , 为建构一个超越虚伪的良善世界而提供理论指向 。
推荐阅读
- 互联网|上线半年收获6700万用户,这款聚焦下沉用户的陌生人社交APP是怎么做到的?
- 互联网|5G商用一周年,华为云向互联网企业大抛绣球
- 互联网|中台产品经理实战(14):中台与SaaS、微服务关系
- 互联网|行业观察 | 你所不知道的5G消息
- 互联网|多名知名人物推特被黑,拜登奥巴马都“中招”,比尔盖茨也在其内
- 互联网|发放高利贷,还要窃取用户信息?这些金融APP在秀“道德底线”
- 互联网|东莞先知:数字智能,先觉“先知”
- 云计算|从互联网到AI崛起,上海能弯道超车吗?
- 行业互联网,5G|江苏有线顺利完成园区5G信号开通测试
- 行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城市教育大脑以“ AI+ 大数据”为核心 , 引领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