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三 )

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已经有媒体深扒了她简历上所写的所有荣誉 ,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被商人爸爸包装成天才 , 想以此牟利 。这爸爸让女儿拜成功学大师姬剑晶为师 , 又搞了香港备案的采访人员身份(实际并查不到) , 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大量演讲视频;商人爸爸还出了本书《好家长》 , 营销女儿并借机收智商税 。 出版社看似高大上:中国人民出版社 , 却被澄清为并不是出版社公开出版的 , 只是自己印刷送给朋友……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可问题是 , 这真值得其他孩子把她当崇拜者去学习吗?如此营销 , 被网友挂在网上冷嘲热讽 , 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吗?同样的配方 , 同样的套路 , 可能剂量稍微轻一些——20年前《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也是风靡一时 。作为出版社编辑的妈妈 , 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 , 出版了自己孩子的“素质培养纪实” , 书中介绍了刘亦婷从零岁至十八岁的培养教育方式 , 一时洛阳纸贵;几乎每家父母都争相模仿书中的各种教育事例 。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如今再打开豆瓣一看评分 , 全然被人否定 , 批评为“反面教材” , 还指责妈妈尖酸刻薄 。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为什么成功学这么明显的智商税 , 父母们却容易上当?以下三个陷阱 , 谁试谁知道 。1、你不可不知的“信号论”成功学的大师们 , 深谙大众迷信权威 , 喜欢找精神领袖 。 于是就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精神领袖 。成功学大师包装自己的文案基本上都是一年阅读2000本书、某大学特聘讲师、某高大上团体顶级培训师等等 , 诸多光环加成 , 再附上几张和名人在一起摆拍的照片 。对比岑怡诺是不是有内味儿了?借助名校光环、各类奖项作为信用背书 , 其实利用了人们的认知漏洞 。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由于市场纷繁复杂 , 大众普遍无法有效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 只能通过某些信号来对真实水平进行推测 , 这被称为信号理论 。比如 , 在招聘市场中 , 学历与能力其实并不对等 , 多数人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 有些工作或许学习能力强的高中生就能胜任 , 有些工作更看重情商、性格、身体素质……那为什么HR们如此看重学历?因为情商性格等信号可以编造 , 而学历信号则相对可靠 。 至少证明了你有考入大学并顺利毕业的能力 , 这就足够值得HR们赌一把了 。根据信号理论 , 各类训练营冠军、出版多部诗集、品牌创始人这些高大上的信号都暗示着我们这个小女孩了不得 , 值得相信 , 这本是我们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的重要依据 。殊不知成功学就利用了这一点 , 野鸡奖项私人也可以设立 , 书可以自费出版 , 看似值得信赖的信号其实都掺了水分 。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哈佛女孩刘亦婷也是如此 , 在当时那个年代 , 最好的一批学霸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弯道超车 , 用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条件就能达到哈佛的招生要求 。而刘亦婷身为出版社编辑的母亲 , 率先探寻到了这条路径 , 积极准备女儿的履历 , 将学业并不拔尖的女儿送入哈佛 。本质上这是利用当时人们的信息不对称进行的取巧行为 。 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 因为越来越多的学子知道了自己原来可以不走高考这座独木桥 , 国际学校越办越多 , 录取哈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成功学正是利用了家长想走捷径的心理 。岑怡诺多次在演讲中以小学时的平庸来对比现在的成绩 , 并畅想将来的辉煌 。没错 , 成功学最喜欢上演这种屌丝逆袭的剧情 。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成功是因为天赋高、家里有钱 , 普通人察觉这种硬指标上的差距 , 自然会划清界限 , 谁还会听他们忽悠?正是因为他传递给你的信息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你只要向我学习教育理念 , 你的孩子也可以成功 。 ”这才能引得一帮想走捷径心理的家长趋之若鹜 。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
然而一个个案的成功真可以复制到所有人身上吗?我们常常都犯“身边统计学”的毛病 。 身边同事孩子初中休学苦练钢琴 , 最终出国留学 , 就觉得他的教育方法有一套 。这就陷入了幸存者偏差:一个成功者背后可能有着9个失败者 。 我们只看到成功的那一个 , 觉得是父母的英才教育导致他成功 。 然而另外那9个可能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却失败了 。人们在认知事物时 , 往往不关注整体 , 而是从离自己最近的 , 印象最深刻的事件以偏概全 。比如 , 当你看到多起坠机事故新闻 , 那些画面和情景会盘踞在脑海中经久不散 , 所以当被问到飞机失事的概率时 , 你会高估概率 , 认为坐飞机很危险 。因为不自觉地 , 你已经把对飞机失事发生频率估测的问题做了替换 , 替换成新闻事件的画面 。3、“我就喜欢随大流”大众往往都有懒惰、图方便的心理 , 而成功学就恰恰运用了人性的这一弱点 。 想一想生活中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家里要买了新房要装修 , 嫌麻烦想找攻略参考一下 , 正好此时加入了一装修交流群 , 于是就跟着群里大神抄起了作业 , 群里可以组团购的 , 看起来差不多不错的 , 就跟着大家买买买 , 省心又省钱 。逛街的时候看到餐厅等位的人多 , 于是心中便可能产生一个念头:这家店口味应该还不错吧 , 这么多人吃!淘宝上买一样小东西 , 搜索后跳出成千上万的商品 , 不知怎么选择的情况下 , 随手点了按销量排序 , 于是选了一个排名还算靠前的商品 , 心里盘算:这么多人买总归也差不多哪里去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