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开放免税购物政策,上车机会来了?

免税购物新政带火免税经济 , 海南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免税购物的天堂?2020年6月1日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 , 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 , 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 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 离岛免税商品种类由38类增至45类 。 海南开放免税购物政策,上车机会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离岛免税新政首周数据和隐忧方案实施首周 , 就获得了可观的数据 。据海关总署网站统计显示 , 7月1日至7日 , 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实施首周 , 离岛旅客累计购物6.5万人次 , 购物总额4.5亿元 , 免税6571万元 , 日均免税939万元 , 比上半年日均增长58.2% 。新政首周 , 购买量前三的商品如下:化妆品83%、香水5%、首饰2%、其他10%;海南开放免税购物政策,上车机会来了?
购买金额前三的商品为:化妆品51%、首饰14%、手表12%、其他23%;海南开放免税购物政策,上车机会来了?
海南四大免税店占总销售额情况如下: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占总销售额的78%、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占13%、日月广场免税店占9%、琼海博鳌东屿岛免税店占9%;海南开放免税购物政策,上车机会来了?
不难看出 , 在新政首周化妆品购买量、购买金额均居首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自新政策发布以来 , 海南离岛免税热度持续居高不下 ,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海南“买买买” , 实现疫情过后的快速复苏 。不过 , 如果对比免税商品中常年畅销的化妆品 , 海南免税店其实并不具备绝对优势;相比之下 , 在考拉海购、北京日上、广州中免直邮等购买 , 同种商品价格更具竞争优势 。以阿玛尼轻垫粉底液红气垫、兰蔻精华肌底液(100ml)和雅诗兰黛小棕瓶(100ml×2)为例 , 购买价格对比如下:海南开放免税购物政策,上车机会来了?
明显可见 , 同种商品 , 在三亚免税商城购买常年畅销的化妆品在价格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 摆在卖方眼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 一是引进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新品 , 引导消费者购买;二是借自贸港政策东风 , 不断吸引到岛游客/入境游客 , 增加免税商品的购物量和购物金额 。除此之外 ,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 新政首周 , 从购物旅客人次排名的省份来看 , 排前3的省份为海南5265人次(占8.1%)、四川5005人次(占7.7%)和湖南4680人次(占7.2%);海南地区领先 , 这表明 , 更多数海南地区的消费者会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而四川、湖南地区或因地理位置更加临近 , 似乎更倾向到新政红利下的海南购买免税商品 。被称为“包邮区”的江浙沪一代 , 电商、物流行业发展迅速 , 但因质量和仓储引发问题 。 从购买额排名来看 , 浙江、上海和江苏的旅客居前三位 , 均购买额在9002元和10130元之间 , 居前3位 。 此前 , 在城市出行人数的统计中发现 , 江浙沪独揽前三名 , 因此 , 这不排除江浙沪一代的消费者 , 因为热衷出行 , 也正尝试着从线上到线下购物的转换 。毫无疑问 , 无论是赴岛旅客人次、亦或是地区的人群购买力情况 , 卖方仍需通过画像分析 , 及时分析市场 , 弥补自身不足 , 把握免税购物市场契机 , 以促进离岛游客的购买力 。巨头布局下的免税商品市场会香吗?在海南的四家免税店中 , 海口免税店、博鳌免税店、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为海南免税所有 , 三亚国际免税店为中国国旅投资另投资建设;三亚国际免税店(后更名三亚国际免税城)已为中国中免所有 。 (中国国旅在6月29日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免 。 )数据显示 , 2019年 , 中国国旅免税业务就带来了458.18亿元的收入 , 占比高达95.52%;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免税之王” 。中国国旅投资下的三亚免税店的收入增长迅猛 , 2019年 , 这家免税店实现收入101.74亿元 , 同比增长30.93% , 占中国国旅当年免税业务的22.21% 。 可见 , 在巨头的入局下 , 中国免税市场竞争格局显现 。2019年中免与日上免税规模合计458.2亿元 , 市占率达82% 。 2020年中免收购海免 , 其他拥有免税牌照经营资质的企业是深免、珠免和中出服 , 以及近期得到经营资质的王府井 。 以下是免税市场下企业的市占率情况:海南开放免税购物政策,上车机会来了?
不难看出 , 在免税市场中 , 中免集团以82%的市占率占绝大多数比重 , 再加上其持股的日上上海和日上北京以及海南免税 , 市占率已经高达87%;此外 , 就是具有相应牌照的深圳免税市占率为5%、珠免市占率为5%以及中出服市占率为3% 。 可见 , 巨头布局下的企业免税市场竞争力更加凸显 。2019年 , 中国中免主营业务的毛利润高达49.07% 。 据中免财报显示 , 中免公司的经营模式是: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 , 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 , 再由后者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岛离岛旅客;巨头布局效应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 , 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发布后 , 虽说政策鼓励行业适度竞争 , 但相较于深免、珠免等规模较小且没有离岛免税经营经验、王府井尚未开展实际业务相比 , 中国中免在先发优势、区位优势、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供应等方面都具备优势 。不过 , 中国中免将面临的竞争强度较之前也会有所加剧 。随着当下国家政策逐渐放开 , 以中国中免为首的国内知名免税企业 , 进出境免税业务的争夺进入了市场化阶段;一方面企业间的进出境免税业务的市场争夺会越来越激烈 , 另一方面国外免税巨头也觊觎国内免税市场 , 国内免税企业将会面临国外免税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 。“海南代购”是否有生存空间?政策红利下 , 海南又掀起了一阵代购热 。 和大多数代购相似 , 海南代购本质上也是通过低价商品吸引客户 , 再从中赚取买卖差价 。 海南免税新政落地后 , 电子产品就凭借低价成为首轮抢手货 。以苹果手机为例 , 128GB的iPhone11在免税店仅售5105元 , 而京东上同款产品使用优惠预估价则为5499元 , 两者相差394元 。 此外 , 顶配512GB的iPhone 11 pro max价格则为10210元 , 京东上同款手机使用优惠预估价为11099元 , 也就是说在免税店买能直接便宜889元 。但如果加上代购费 , 一些电子产品整体价格也不一定便宜 。 据某海南代购称 , iPhone 11 pro max(256GB)在免税店价格为8625元 , 但找代购买则要花9225元 , 同款产品在京东使用优惠预估价则为9299元 , 其实两者价差已缩小至74元 。在海南的代购市场 , 专业的老牌代购专门做海南代购的并不多 ,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与如日本、韩国等购物地相比 , 海南免税店一些热门商品的价格依然较高 , 相比之下日韩等本土品牌商品的价格在当地其实更加便宜;另一点是老牌代购选择在海南代购前已经有多元化而且相对固定的进货渠道 , 可以拿到更便宜的货 , 相对而言 , 海南并不是一个可以发挥的市场 。 因此 , 在海南专门做代购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仅如此 , 在新免税政策落地一周后 , 海关总署在7月7日公布了《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 。其中条例明确规定 , 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 , 将会自海关作出决定之日起 , 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 , 并可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相关信用记录 。换而言之 , 假设即便每人每次能购买四台免税苹果手机 , 代购们也不能在任何渠道对这些手机加价转卖 , 也就无需考虑代购iPhone赚差价、赚中间利润了 。不难理解 , 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加入免税商品范围 , 目的除吸引更多游客到海南旅游 , 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以外 , 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其他销售地区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走私流入国内市场 。 而在商品的利润空间和监管条例的限制下 , “海南代购”的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 。结语以上 , 无论是离岛免税新政首周后 , 显示出以常年畅销的化妆品为典型案例的海南免税商品价格并不具备优势问题 , 又或是以巨头布局为引领下的中国免税商品市场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 且将要面临国外免税巨头介入问题 , 都意味着以企业为主体的卖方 , 在新政出台的背景下 , 需要审时度势 , 积极应对市场 , 做出迅速反应 。而以个人为主体的卖方“海南代购” , 则是因为利润空间和监管的限制 , 未来生存空间不会非常乐观 。目前 , 王府井、凯撒旅游、海航基础等都直接或间接参股了拥有免税牌照的相关企业 , 格力地产、百联股份、红旗连锁等公司则相继透露了其在免税品经营资质领域的意愿与进度 , 因此 , 在国家的开放政策下 , 仍需卖方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 , 及时上车 。海南免税新政时代全面降临 , 机会给你了 , 第二个香港你来不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