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都挺好!人民日报经济版头条关注怒江搬迁户和未搬迁户的新生活( 二 )


在巴尼小镇 , 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 , 还有不少人家门口停着机动三轮车、小货车和轿车 。 米四东说 , 有了钱 , 大家都愿意买辆摩托车 , 干活方便了许多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巴尼小镇目前外出务工118户282人 , 以本地打零工为主 。 在小镇上 , 就有家扶贫车间生产民族服装 , 平时有20多个女工 。 车间的管理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一个熟练女工一个月挣三四千元没问题 。
赚得多了 , 还要看花得多不多 , 对于搬出大山的人来说 , 上楼后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多少?
米四东算了算账:小镇的水费一户每年20元 , 电费也不贵 , 过日子主要就是买些吃的 。 这个就丰俭由己了 , 青菜要买 , 土豆南瓜山上就有 。
和碧武介绍 , 随着巴尼小镇社区建设越来越规范 , 一些以前难以想象的方法都有了实打实的用处 。 比如我们这里实行积分制管理 , 积极参加升国旗仪式、搞好卫生都有加分 , 居民可以到超市用积分兑换商品 。 社区超市经营者玉花梅说 , 去年超市里兑换了2万多元的积分 。
当然 , 搬下来的时间并不长 , 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处在适应阶段 。 在和碧武看来 , 村子里的人与外界的交流还是偏少 , 视野和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快 。
米四东就有这种体会 。 洛本卓白族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金满村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旅游特色村 。 作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 米四东如今在巴尼小镇教授勒墨人的传统歌舞 。 等哪天怒江大峡谷的旅游火起来了 , 这门技艺一定会是旅游的‘招牌’产品 。 米四东心里寻思着 。
山上——
既抓生态账 , 又算经济账
一边是米四东感慨山下容易赚钱 , 另一边却是仍然留在山上的5个村民小组80户人家 , 如今的8公里 , 还有20年的发展差距吗?
‘两不愁三保障’早就实现了 , 现在村里的生活跟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 眼下村里惦记的 , 是怎样既抓‘生态账’ , 又算‘经济账’ 。 洛本卓乡宣传委员麻继成兼任金满村党总支书记 , 搬迁启动前就驻村工作 , 到现在还扎在村里忙活调整种养殖业结构 。
靠山吃山 , 金满村过去是在四五十度的山坡地上开荒种包谷 , 如今要进行山体生态修复 , 除了改种经济林果 , 别无他法 。
麻继成说 , 乡里组织搬迁群众将原住地的土地林地出租、流转或退耕还林 , 采取合作社+村党总支+农户+基地模式 , 种植花椒、核桃、草果、香橼等经济作物 。 现在 , 1000多亩花椒、1000多亩核桃、600多亩草果和300多亩香橼已经成了山上的绿色银行 。 村里今年准备再发展250亩香橼 , 香橼两年就能挂果 , 收益前景非常可观 。
农产品升了级 , 收入也开了源 。 麻继成说 , 农民在企业承包的果园里务工 , 每天的工资有100元 , 如今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在果园里干活 。
搬出去有盼头 , 留下来有干劲 。 如今 , 乡里还在加紧研究制定金满村乡村旅游规划 。 等客栈、农家乐、步行街都建好了 , 幸福一定来敲门 。 洛本卓乡党委书记郝春荣说 , 巩固脱贫成果、走向乡村振兴 , 好日子还在后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