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神童”获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该彻底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乱象了

_原题为 “神童”获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该彻底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乱象了
近日 , 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凭借《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科研项目 , 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一事引发舆论热议 。 公众质疑 , 究竟孩子是“神童”?还是父母的“神通” , 存在“父母搞研究 , 儿子拿成果”的造假嫌疑?
青少年|“神童”获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该彻底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乱象了
文章图片

▲云南昆明小学生陈某某“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研究获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截图)
对此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 , 经初步核查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 。 该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 , 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 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
15日 , 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称 , 决定撤销该项目所获的“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 。 通报称 , 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 , 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 。
我们在关注进展、追问真相的同时 , 也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其一 , 家长“爱子之心”如何避免变成“坑娃之祸”?其二 , 有关部门机构该如何积极作为 , 完善教育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 最大限度维护科研规范与教育公平?其三 , 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科创积极性 , 善待每一位孩子热爱科学之心?
一个起码需要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独立操作的科研项目 , 竟然由一名六年级学生独自完成 , 这多少有点超出公众的常规认知 。 如果调查结果真的指向人们猜测的“科研造假”“学术腐败” , “望子成龙”心切却不遵守诚信原则、违反学术规范的父母 , 自然应当受到严肃处理 。 他们“实力坑娃”之举 , 树了“坏典型” , 不但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 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
更应该追问的是 , 面对明显超出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 负责科技创新大赛评奖的机构和评委 , 是否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评奖导向是否存在偏差?评审把关是否存在不严、甚至暗箱操作的漏洞?
此事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 折射了民众对科研造假行为的痛恨和对科创比赛规则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的期待 。
诚信守则本该是科研从业者基本底线 , 如果父母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来助推孩子“竞跑” , 显然有违教育公平 , 损害公共权益 。 公众更希望以此事为契机追问真相 , 推动实现学生升学与各类不合理加分项目的有序脱钩 , 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中可能存在的乱象 , 让比赛更公平、更纯粹 , 真正回归到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正确道路上 。
当然 , 现实中确有很多少年通过参加科创比赛收获启发 , 进而踏上科研道路 ,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造假”案例彻底否定青少年科创大赛的积极意义 , 应该给更多热爱科学、乐于创新的孩子创造更为公平合理的环境 。
青少年|“神童”获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该彻底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乱象了
文章图片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截图
【青少年|“神童”获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该彻底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乱象了】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