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办法消灭入侵物种 大理市这样做

原始标题:笨办法消灭入侵物种 大理市每公斤40元收购福寿螺卵大理市每公斤40元收购福寿螺卵这个笨办法能消灭吃货都无能为力的入侵物种近期 , 从洱海沿岸到上游的洱源西湖 , 河道、沟渠、水田、鱼塘边的苇草上出现了大量粉红色的福寿螺卵 。大理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在洱海流域全面开展福寿螺防控工作的通告》 , 要求采取人工清除方式 , 在洱海湖岸沿线摘除福寿螺卵块 , 并将按每公斤螺卵40元的价格给予补助奖励 。在相隔15公里的大理市上关镇江尾村至沙坪村一带 , 随处可看到当地的村民戴着雨帽、披着雨衣在忙着寻找福寿螺卵 , 一场对抗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保卫战正在上演 。作为食物引入却被发现易酿成“吃祸”福寿螺又名大瓶螺 , 属于外来物种 , 有“巨型田螺”之称 。据了解 , 福寿螺属于雌雄异体 , 每年夏季是其繁殖高峰期 , 交配一次可以多次产卵 , 一只雌性福寿螺一年可产卵20—40次 , 年产卵量达3万—5万粒 , 繁殖力非常强 。 福寿螺虽是水生软体动物种类 , 但可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6—8个月 。 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10厘米甚至更长 , 一旦暴发洪水或藏身的农田被灌溉时 , 它们便再次活跃起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福寿螺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地十多个国家 , 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饵料充足的淡水中 , 多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 。 福寿螺食性广 , 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 , 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 , 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 , 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 。“福寿螺对水体的净化有一定作用 , 但如果其种群数量过大 , 会抢占本土螺类、鱼类的饵料资源 , 影响洱海的生物多样性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过龙根介绍 。“凉拌螺肉”是云南大理、昆明等地居民普遍喜好的一道美食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福寿螺最初是以食用和养殖为目的引进的 。在我国大陆地区 , 福寿螺最早由巴西籍华人在1981年引入 , 并在广东中山市养殖 , 当时被视为高蛋白食品 。 1984年 , 福寿螺还作为特种养殖对象 , 在广东省推广 , 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 , 此外还在中国长江以北的许多地区进行了繁衍传播 。但后来人们发现 ,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幼虫的重要中间宿主 , 有的螺体甚至含有高达3000—6000条寄生虫 , 如若未充分加热 , 人在食用后会引起严重的寄生虫感染 , 产生头痛、发热 , 颈部僵硬等症状 , 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 , 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 , 也不要吃凉拌或烧烤福寿螺 。 ”过龙根提醒说 。人工消灭最靠谱化学、生物治理不可行在人为引种传入我国台湾和南方部分地区后 , 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 , 而这些区域 , 且当地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 因此福寿螺家族在这些地区日益壮大 。“湿地水生和湖滨陆生植物 , 对洱海保护和治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福寿螺主要以湖滨水草和沿岸农作物为食 , 而且食量很大 , 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告诉采访人员 , 在2003年 , 福寿螺就已被列为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近年来 , 在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内的水田、湿地、湖滨带均已发现福寿螺 。据了解 , 今年6月以来 , 大理市每天出动130多人在沿洱海各乡镇的水域进行福寿螺和螺卵的清理 , 每天清理螺卵近30公斤 。 近日 , 随着福寿螺产卵量增加 , 全市每天出动450多人 , 每天可清理出螺卵400多公斤 。 各乡镇对所打捞上来的成螺和螺卵进行无害化处理 , 晒干后 , 再焚烧掩埋 。能否通过化学药物或生物治理办法来消灭福寿螺?杨君兴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工采集螺卵、捕捞螺体 , 看似“笨拙” , 实际上却是最有效的办法 , 只要抓住时机、集中力量去实施 , 持续数年就会有一定的效果 。“化学药物的使用 , 势必污染水体 , 还会对其他水生物种造成伤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 采用生物治理‘一物降一物’也不可行 , 因为洱海和云南其他高原湖泊一样 , 长久以来已形成了多种生物的基本平衡 , 引进新的物种来消灭福寿螺 , 有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 , 反而得不偿失 。 ”杨君兴说 。本报采访人员 赵汉斌来源:科技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