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探险者行为准则》征求意见,拍野生动物不得暴露地理位置

北京日报客户端|《探险者行为准则》征求意见,拍野生动物不得暴露地理位置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探险者行为准则》征求意见,拍野生动物不得暴露地理位置
近年来,随着探险等户外运动日益火爆,遇险被困事故也日趋增多,引发社会关注。探险行为要不要予以规范?政府如何有效监管?采访人员了解到,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探险者行为准则》,对探险者各个方面的行为都予以明确规范,如拍摄野生动物照片不“定位”、不在水源中洗脸刷牙洗菜、探洞不惊扰蝙蝠等,力争避免探险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征求意见将一直持续到8月12日。
野外用火禁“砍柴” 水源中严禁洗脸刷牙洗菜
探险旅游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探险行为不规范造成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比如,探险事故频发,不仅占用了大量紧急救援资源,更威胁到探险者的生命安全。此外,由于探险活动大多发生在生态环境脆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地等特殊环境,探险者不按规定登记报备、擅自改变活动线路、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不文明探险行为可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甚至对一些文物古迹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为规范探险者的探险行为,保障探险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线管行业标准及法律亟待完善。
采访人员注意到,此次征求意见的准则,对探险者各个方面的行为都予以明确规范,力争避免探险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比如,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探险者出行时应拼车,减少出行碳排放;不应将车辆行驶至无道路的植被生长区;应使用地图和指南针,而避免油漆、石堆或路条等人为标识。在丛林中开道行进时,应避免整株砍伐植株;在野外应按一路纵队行进,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在探险宿营时,优先选择沿途居民用房或搭建的长期性宿营基地宿营。需搭建临时露营地时,选择在已搭建过营地的场所或耐用地表面搭建营地,减少对环境的扰动。露营地距离水源、溪流等至少50米。
想在野外用火,必须先确定所处地是否允许生火,以及是否为防火季。准则征求意见稿对“砍柴”行为明令禁止,要求不得随意砍伐树木,尽量使用枯枝或树叶引火。
在山野乱扔垃圾而导致登山线路环境不堪的行为,近年来屡屡引发众怒。为此,准则征求意见稿特别对探险行为中的“垃圾处理”进行了规范。要求探险者将难以降解的垃圾全部带出。严禁在水源中直接洗脸刷牙、清洁衣物或洗菜等。如需清洗,需将水带至离水源、河流60米以外的区域。不应直接在天然水体中洗涤物品和使用化学清洁剂。
鸟类栖息地不放无人机 拍摄野生动物照片不“定位”
在探险过程中遇到野生动物该怎么做?不靠近,不投喂,不触摸。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不应在野生动物繁育期及冬季进入其栖息地;不应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掏鸟巢和接触动物的幼仔;不应投喂野生动物。
针对有人愿意携宠出游或是放飞无人机拍照等行为,准则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出,不应携带宠物进行探险旅游活动;在鸟类种群密度大的栖息地不应放飞无人机。此外,拍摄野生动物照片时,不应对照片进行地理标记,要及时清除照片上的GPS数据。
探险者应“奖优惩殆”有监督
一个小锤子,一副护目镜,三五成群进山“叮叮当当”挖化石,近年来渐渐成了不少人的兴趣爱好。甚至有家长把去郊区挖化石当成了一项亲子活动。对此,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得非法盗挖或移动文物及古生物化石,更不可据为己有。此外,不得随意触碰或踩踏沿途所遇的历史文化遗迹,人造雕塑等。
在进行攀岩时,不应在岩溶峰柱上开钻锚点,不得在岩壁上随意喷涂或刻画。
在进行洞穴、天坑和竖井探险时,不应将岩溶沉积物作为攀爬抓握的着力点。需进出具有保护价值的地质景观区时,应使用环境友好的地垫铺设出合理的行走通道,通行结束将地垫收回。 与洞穴内的蝙蝠保持安全距离,并保持安静,避免惊扰蝙蝠。另外,不应在洞穴、天坑和竖井内吸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