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黄山市关于镇海桥水毁及保护修复情况的说明
央广网黄山7月14日消息(采访人员 张宣剑)近日 , 有一些媒体及学者针对黄山市屯溪区镇海桥水毁一事发表看法或提出疑议 。 7月13日晚11时许 ,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作出说明进行回应 , 并再次感谢各界朋友、各位网友的关心关注和监督支持 。一、镇海桥被洪水冲毁令人扼腕痛惜今年以来 , 黄山市平均降雨量1808.3毫米 , 比历史同期均值多出5成 , 6月2日入梅后经历13次暴雨过程 , 平均降雨量1015毫米 , 比去年同期多2倍 。 镇海桥位于横江与率水汇流处 , 入汛以来横江流域连遭暴雨、大暴雨侵袭 , 7月7日横江休宁站洪峰水位140.81米 , 超警戒1.21米 , 洪峰流量2900米3/秒 。 特别是这次洪水中 , 横江洪峰早于率水到达三江口 , 两江之间形成落差 , 进一步加剧了对镇海桥的冲击力 , 持续洪水冲刷及长时间高水位浸泡 , 致使镇海桥面被冲毁、桥墩严重受损 。黄山市认真制定落实防汛应急预案 , 在沿江各段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值守监护 , 镇海桥出现险情后 , 值守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劝退桥上行人 , 立即报告有关方面拉开警戒线、禁止通行 , 避免了人员伤亡 。二、近年来对镇海桥保护工作从未放松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 , 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 。 因易受洪水冲击 , 历史上的镇海桥历经四次重修重建 , 最近一次是1990年对受损桥墩、破损桥面进行修缮 。 鉴于镇海桥一直承担交通功能 , 为了加强保护 , 黄山市1990年采取了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措施 , 只允许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 2012年申报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 2018年启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9年10月获批 。在申报国保单位的同时 , 2018年6月同步对镇海桥进行检测(检测评估等级为c级 , 即合格级 , 属可继续使用、需局部修缮) , 并启动维修加固前期工作 。 当年8月 , 维修加固工程取得文物和规划预审 , 月底黄山市发改委批复立项;9月 , 即邀请设计单位和专家征询意见 , 开展维修加固和风貌提升以及周边环境协调论证;12月完成前期论证 , 明确了维修加固原则和思路;2019年1月 , 完成地质勘察 , 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镇海桥维修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并于3月完成 , 5月初向省文物局报送《设计方案》;6月省文物局专家现场考察后 , 10月份省文物局批复维修加固方案;依据批复方案 , 黄山市立即编制工程可研报告 , 12月底黄山市发改委组织可研报告评审 。 镇海桥维修加固既是一项涉水工程 , 又是一个文保项目 , 审批程序复杂、要求严格 。 考虑到黄山市入汛早于全省、3月份常出现“桃花汛” , 涉水工程原则上安排在汛后实施 。 经相关部门研究 , 镇海桥维修加固工程拟定于2020年汛期过后 , 结合屯溪老街滨江西路段护岸、古码头修复等涉水工程一并实施 。在积极推进镇海桥维修加固的同时 , 经专家论证 , 2018年在镇海桥上游310米处开工新建黎阳桥 , 既是为了方便群众通行 , 更是为了加强镇海桥保护 , 2019年黎阳桥竣工后镇海桥即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 成为完全意义的步行桥 。三、尽快修复镇海桥是黄山市共同的心愿镇海桥牵动着黄山人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心 。 黄山市委、市政府尊重专家意见 , 顺应群众意愿 , 第一时间作出修复镇海桥的决定 , 并向国家和省文物局汇报 , 省文物局专家7日当天赶赴现场察看 , 迅即论证研究 , 全面搜集镇海桥文物相关资料 , 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 科学制定修复方案 , 7月10日维修项目计划书已报省文物局 , 力争以最快速度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 并聘请专业队伍适时对原构件组织打捞 , 尽最大可能收存原有建筑材料 。 7月10日 , 黄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媒体通气会 , 通报了镇海桥水毁及修复准备情况 ,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除镇海桥外 , 这次洪灾导致黄山市多处古村落、古建筑不同程度受损 , 黄山市正按照国家和省文物局的要求 , 全面排查、加强维护 , 确保文物安全度汛 。四、科学保护徽州文化遗存是黄山市的历史责任徽州古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 保护传承徽州文化是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 。 因缺乏法律依据 , 过去一段时间 , 社会上曾出现徽州古民居、古构件流失问题 , 黄山市为此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 2009年即启动“百村千幢”工程 , 对101个古村落、1325幢古民居进行系统保护 , 2014年又向徽州古建筑全面保护利用延伸拓展 , 对4种空间形态、12种单体形态类的古村落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 , 近十年政府和民间多渠道投入110多亿元 , 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 。 2016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 , 黄山市制定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 , 严禁徽州古民居古构件出市 , 推动保护利用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 黄山市入选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 ,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 , 中国传统村落增至271个、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 今年又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10个示范市试点之一 。保护好大自然赋予的好山好水、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 , 是当代黄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黄山市将坚定文化自信 , 进一步把徽州古建筑保护好修复好、把徽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 让徽州文化在新时代重现生机、发扬光大!来源:央广网安徽
推荐阅读
- 越南崛起的最大优势: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 黑粉|仝卓手撕郑云龙有结果,官方正式回应郑云龙三个月落户北京:属实
- 李某某|南京警方回应“名校大学生偷外卖案”:因外卖被偷产生报复心
- 中储粮回应“筛糠”质疑,大国粮仓岂容失守
- 新疆防疫人员脱下防护服倒出汗水
- 前瞻网|甩锅?海底捞回应塑料乌鸡卷事件:由供应商提供,具体不便透露
- 不要盲目跟风摆地摊
- 日本计划邀请台积电共建芯片制造厂 台积电回应
- 家属回应驾校教练出车祸2名学员身亡|家属回应驾校教练出车祸2名学员身亡
- 看看新闻Knews|教师发飙辱骂学生还当众吐口水 官方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