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当月嫂,越干越好(就业故事②)

核心阅读
农民工就业,牵动着方方面面的心 。黑龙江牡丹江马河村村民于海燕,原本家庭压力大、债务多,得益于当地送岗位进农家、线上授课培训技能、畅通农民工返岗渠道等扶助措施,于海燕学了技能,当上了月嫂 。如今,她刚顺利完成第一单工作,又接到了新的订单,在岗位上越干越好 。
6月20日,于海燕看着客户对自己26天来月嫂服务的评价表,笑眼里泛着泪光——五项满分,都是“非常满意” 。
“这是我第一单客户,我很欣慰!”她乐了起来,细长的眼角连着眉毛一起向下勾 。白T恤、牛仔裤、运动鞋……四十出头的于海燕透着一股爽朗劲儿 。她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马河乡马河村村民,过去半年,她找工作时经历了很多事,也改变了很多,一开始不知所措,如今踌躇满志 。
在当地“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帮扶下,于海燕的就业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
困境
餐馆不要人
别的干不了
今年3月初,一通电话后,于海燕怔了很久——此前已经工作了一年的山东餐馆“不要人”了 。
过年前,于海燕的丈夫患肝癌去世 。将近半年的治疗,于海燕掏空了不多的积蓄,还背上了不少债务 。她本想年后尽快复工赚钱,却不成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 。
“我儿子正读大二,我母亲也需要照顾,谁倒下,我都不能倒下 。”于海燕摇着头说,“我真的不能再‘失业’下去了 。”
“但要说信息渠道,还真是不少 。”于海燕打开手机展示起来,包装工、电焊工、保安……在马河村建立的“益农信息社”微信群里,信息员每天都会发布十几条就业信息,“有时候,村就业协理员还会把就业信息宣传册送上门呢!”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组织了‘送岗位进农家活动’,通过微信群、咨询电话和入户走访的方式,给全市的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推荐了1.6万多个岗位 。”牡丹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民工工作科科长张鸿杰介绍 。
“但看着一页页就业信息,照样很迷茫 。”对于于海燕来说,当时的餐饮业不景气,导致自己从事的面案师傅工作需求不多,很多外地工作又“出不去” 。
“活儿是不少,但又干不来,越瞅越愁得慌 。”于海燕苦笑道 。
一次偶然间,群里的一则育婴师招聘信息吸引了于海燕的视线,“早先就听说过,育婴师市场需求量比较大,再一看薪水,确实比较高 。”于海燕笑了笑,“而且照顾孩子也挺好,正适合当时情绪低落的自己 。”
“但转念一想,自己没经验、没技术,拿啥去报名?”于海燕说 。
那时的于海燕并不知道,“没经验、没技术”的难题,在一个多月后的一场网络直播招聘会上得到了解决 。
4月24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于海燕在家观看了牡丹江市务工人员(农民工)专场网络直播招聘会 。就业困难人员专场、农民工专场、农村贫困劳动力专场、残疾人专场……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网络直播招聘活动一共有15场,于海燕没事儿就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岗位 。
两个多小时的直播里,近150家参会单位中,最让于海燕喜出望外的,不是企业,而是一家培训学校——牡丹江市石管家职业培训学校 。
机遇
线上学技能
政府来买单
“可以考取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课程免费,推荐就业”“疫情期间线上授课,啥也不耽误”……
手机上,培训经理一一回答着直播间中的提问,于海燕也越听越心动 。“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这些课程都很适合我,我有做面食的底子,肯定能干好!”
第二天,于海燕拨通了牡丹江市石管家职业培训学校培训经理孙东鹏的电话 。“把身份证和户口本拍给他,第二天我就被拉进授课群开始上课了 。”于海燕笑道,“直到那时我才敢肯定,这课真的不花钱 。”
“只要是农村户口,就能免费上课,培训费用市政府全买单 。”孙东鹏介绍,于海燕的线上课培训费是1900多元,来自牡丹江“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专项行动的就业培训资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