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B站崛起于变革迎新,未来最大的挑战也是变革迎新

信海光(特约作者)
一周之内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三次登上新闻头条 , 首先7月9日B站被爆出谋求港股二次上市 , 接着7月10日 , 视频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升空后 , 火箭飞行出现异常 , 发射任务失利 。 之后 , 7月11日 , B站推出海边夏日毕业歌直播演唱会 , 又一次刷爆了社交媒体 。
对于二次上市 , B站表示 , “不予置评” 。 对于卫星发射失利 , B站表示“‘哔哩哔哩视频卫星’的发射计划不会停止 , 我们将再次发射卫星 , 时间另行通知 。 ”按哔哩哔哩此前的说法 , 发射卫星的主要目的是科普 。 对于毕业晚会 , B站则表示这是送给毕业生的一封“音乐明信片” 。
B站的回应上了微博热搜 , 被网友疯狂转发 。 关于B站的新闻再次冲破“次元壁” , 成为公众事件 。 事实上 , 自从“后浪”之后 , B站似乎已经没有了什么“次元壁” , 其已经从一个以年轻人讨论游戏、动漫、音乐等内容 , 靠弹幕起家的小圈子基地 , 变成类似微博这样的大众平台 。
而这距离B站2018年3月28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只不过才两年多一点的时间 , 上市的第一天 , B站市值是31亿美元 , 如今是165.21亿美元 , 与之相较 , 微博股价已经从2018年的142美元滑落到37.39美元 , 市值84.67亿美元 。
再做下比较 , 2018年差不多同一时间与B站一起上市的还有爱奇艺和虎牙 , 当时三家网站一起股价疯涨 , 波动几乎完全一致 , 被圈内人和资本市场称为“视频三傻” , B站是其中涨幅最低者 , 现在再看 , 爱奇艺和虎牙市值都增长不到80% 。
两年间 , B站不但逆袭社交老大 , 还超越同侪 , 其蹿升已经不单单是靠资本或者风口可以解释 。
尽管从营收数据看 , 目前仍有舆论对B站并不是完全放心 , 但其用户数据确确实实在2020年出现了跨越式增长 。 事实上 , 在“后浪”之前 , B站2020年Q1的MAU就已经实现增长4200万达到1.72亿 , 同比增长70% 。
待《后浪》一出 , 全网刷屏 , B站市值暴涨70亿美元 。 而“后浪”两字也足以解释B站的崛起 , B站市值的暴涨 , 体现了社会和资本对年轻一代估值的增长 , 90后 , 95后已经开始接棒 , 他们从不怎么有商业价值的群体向主流商业价值群体转变 , 这一群体生存与活跃的地盘自然也估值增长 。
实际上 , B站的崛起逻辑 , 就本质而言 , 与有互联网以来 , 之前其他主流群体代际交替导致新商业平台崛起的案例没什么本质区别 , 年轻人总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 随着他们掌握权柄 , 他们盘踞的地盘自然也会估值暴涨 。
只是外界完全没想到 , 这种权柄转移和估值暴涨会来得这么快 , 但如果看大形势 , B站其实也不例外 , 比如快手、抖音、拼多多这些新兴平台 , 哪一家不是遵循这一逻辑之下?
说实话 , 虽然关注B站很多年 , 但那只是研究型关注 , 我至今不是B站的持续性用户 , 因为作为上一代人 , B站的画风实在令人不能接受 。 但被裹挟于历史大潮之中 , “前浪”终究要向“后浪”屈服 , 通过B站 , 我也已经隐约能感受到二十年前 , 当我辈70后网上冲浪的时候 , 上代人是怎么看的 。 当时有一篇著名文章叫《不与70后交朋友》 , 也反映出上一代人群对70后话语画风的不能接受 , 那时候的我们想:“谁在乎呢?”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 , “后浪”从来不会在乎“前浪”怎么想 , 他们只会一浪接一浪的惊涛拍岸 , 但前浪却必须尊重和屈服于“后浪”的想法 , 哪怕再痛苦 , 因为这不止是情感问题 , 更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涉及到对价值认知的修正 。
早在2017年1月2日 , 共青团中央就已经入驻bilibili , 成为UP主 , 到今年“五四” , 又选择B站打出“后浪”重炮 。
对于B站的未来 , 目前唯一的担心 , 实际上还是来自年轻群体对它崛起后认知变化 , 一种是B站崛起之后势必会大众化和商业化 , 向主流靠拢 , 不排除这会给新的后起之秀机会 , 因为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 , 年轻群体的喜新厌旧也在提速;另一种就是当“后浪”们进入社会之后 , 会不会就被同化 , 变得不再是他们 , 以与B站的告别作为成人仪式?


推荐阅读